日前,第二届昆明南亚东南亚语言服务(翻译)论坛暨南亚东南亚视野中的昆明形象对话会在昆举行。
马来西亚驻昆总领事法依萨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共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孙群致辞并宣布论坛开幕。
本次论坛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主办,昆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和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承办,分为开幕式、嘉宾主旨发言、专家对话会和语言服务三方研讨会组成。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7国驻昆总领馆的外交官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各大高校以及信息工程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高校的领导教授和南方电网、云南建投集团等企业及中译语通、传神语联等语言服务企业代表。
本次语言服务(翻译)论坛是继2020年首届论坛后举办的第二届论坛,昆明历来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中国通往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重要门户。随着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成立,《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成功召开,以及中老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昆明与南亚东南亚地区之间的关系和距离越来越紧密。论坛的持续举办,旨在为语言服务产学研合作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对话促进高校和行业人才培养。本届论坛以昆明形象为主题,通过集中智慧来提升城市营商环境和城市形象的传播力、感染力,为昆明市打造语言服务产业高地,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夯实基础。
相关
用好语言服务载体 建好“辐射中心”
12月10日,在第二届昆明南亚东南亚语言服务(翻译)论坛暨南亚东南亚视野中的昆明形象对话会上,来自国内高校、企业机构的专家学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汇聚一堂,围绕“昆明国际形象建设”主题建言献策。
挖掘资源
以语言展示城市形象
“语言是世界沟通的载体和桥梁,语言服务在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重要纽带作用。”在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郑大越南研究所所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于向东看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语言和语言服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云南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背景下,昆明的国际形象建设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息息相关,要以语言服务便利化为切入点,聚焦外语设施和服务,推进城市国际交往语言环境的提升,讲好云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让优质的语言服务不断提高昆明的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
信息工程大学外语学科领域专家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评议组专家、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钟智翔认为,在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过程中,昆明应发挥省会城市的资源优势和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国际型大都市,围绕经济建设、人文交流、贸易往来等各个领域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话语体系。他表示,随着新时代发展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昆明可用好文化交流这张牌,进一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找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文化的共通点,在交流中实现同频共振、民心相通,让云南和昆明的建设得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认同和支持。
发挥优势
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
“当前,人类前途命运休戚与共,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许利平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科研和海外调研经验,从国内东南亚研究的内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为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给出建议。“随着中老铁路开通,我国与老挝的贸易联系将更加密切,这对拉动老挝经济快速增长、增加民众就业,以及区域合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许利平认为,云南有着先天的区位优势,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前沿作用,过去5年来,澜湄合作从快速拓展期进入了全面发展期,给澜湄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昆明要发挥好省会城市的中心作用,与周边国家加强人员、思想和文化交流,涵盖教育、科技、媒体、旅游、卫生等领域,让人文交流更加广泛和持久。”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常务理事范宏伟认为,昆明在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只依靠自己的力量,还要充分吸收我国东部省市的有利资源,积极吸纳发达城市的优势,让这些资源和优势成为昆明“辐射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日报 记者王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