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聚焦产业领域前沿 云南省博士后人才培养成效日益显现
云南网    12-22 08:14:05

12月20日,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省佛山潭洲国际会展中心闭幕。记者从大赛呈现的趋势发展,以及云南博士后科研团队24个项目成果表现了解到,我省博士后人才培养成效日益显现,其研究方向聚焦产业领域前沿,突出成果转化落地,紧密结合产学研一体化,贴合实体经济发展。

昆明理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陈蓉博士团队(合作导师王华教授)的参赛项目:冶金炉窑里的“火眼金睛”——智能强化供热调控机器人,针对行业痛点,对冶金炉窑节能增效主要手段为增大供热量,突破传统的混合不均匀、喷溅严重等“卡脖子”难题。该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蔡泓志博士团队(合作导师李天晴教授)的参赛项目:曙光初现-基于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转化应用平台的构建,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新型培养方式,实现间充质干细胞和神经上皮干细胞规模化生产,并制备出干细胞活性因子产品,同时融合新型生物材料,形成新型干细胞治疗药物运用于疾病的组织损伤修复治疗。两个参赛项目在大赛中得到评委专家认可,并双双获得本次大赛铜奖。此外,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电力科学研究院)唐立军博士团队研发的“电力作业智能安全预警装备”项目,攻克了防触电预警领域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难题,构建电力作业“危险源感测-电压等级识别-自适应预警-智能交互”的防触电预警体系和专利保护网,实现高可靠、高准确防触电“倒车雷达”预警产品的系列化,在大赛中脱颖而出,斩获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铜奖。

1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记者了解到,在大赛同期举行的全国博士后工作成果展云南展区中,一批独具云南特色的博士后创新科技成果:云南电网的“基于X射线的电力设备数字成像透视检测机器人”,猫哆哩集团的“罗望子多糖制备、复配、降蛋白技术成果”,贵研集团的“高纯硒稀贵金属产品”,昆明理工大学的“云岭翻译机”,以及云茶、云药、云腿、云墨等一大批博士后创业实物成果,突出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贴近实体经济、接地气,赢得与会专家的好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先后巡视云南博士后工作成果展区时,与参赛科研人员、博士后及相关负责人亲切交谈,了解云南参赛、参展、人才交流等情况,勉励云南博士后工作继续助力科技创新发展。

2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在本次大赛人才交流与科研成果转化对接系列活动中,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农业大学6家单位受邀参加才交流活动,接待近百名博士、博士后咨询人才引进政策、招聘岗位、工作生活待遇等事宜,收集12名有意向到云南从事博士研究人员资料信息,其中2名来自巴基斯坦的在读博士。

云南24个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各项目凭借先进的科研技术、良好的发展前景赢得多家科研机构、创投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青睐。其中,昆明理工大学荣菊博士团队“钽涂-先进航空航天飞行器的金钟罩与铁布衫”项目、云南电网有限责任电力科学研究院唐立军博士团队“电力作业智能安全预警装备”、云南省肿瘤医院陈龙博士团队的“人工智能分子影像AIMI—肺癌靶向治疗领航者”等5个项目在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中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创投机构签约合作意向。云南省代表团同步获得本届大赛优秀组织奖。

3

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现场

据云南代表团负责人介绍,我省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博士后产学研平台人才培养作用,在助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设160个博士后站,涵盖了生物医药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绿色能源和节能环保等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2016年以来,全省新设76个博士后站,新增109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博士后在站人员达到710人,为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青年科技人才支撑。(云南网 记者李海球

编辑:李丽朱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