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在2021年12月25日至27日进行,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针对报考人数大幅增加及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散发的形势,教育部也指导各地加强风险防控和应对处置,采取了系列针对性举措,全力保障考试安全。
云南省招生考试院针对考生发布提醒:在重大考试前后针对考生和家长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时有发生,所以认真备考的同时,也要增加防骗知识,提高识骗能力,保护好财产安全。
诈骗分子的常用手段
(一)在考试临近前,网络上会出现贩卖考试答案、作弊器材的广告,诱使部分想走“捷径”的考生和家长盲目轻信,支付高额费用从而被骗。
(二)骗子谎称学长学姐,通过经验帖、留言等方式,在帖子内写出自己曾用资料及自己有笔记内容,诱导加好友,让你直接在微信或支付宝转账进行资料购买,然后为你快递资料,进而实施诈骗。
(三)有些辅导机构利用考生和家长对招生政策的不了解,专门在初试或者是复试前后这段时间内,宣称认识学校内的招生老师,只要交钱就可以保证录取,或者是威逼利诱称“不交钱就不给录取”。
(四)诈骗分子冒充高校、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奖学金的名义诱导家长交纳各种名目的费用,或者诱骗考生或家长提供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从而进行诈骗。
(五)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短信等方式发布虚假广告,谎称可以“提前查分”或者利用黑客技术“修改分数”,一旦有考生或家长轻信,便通过发送虚假查分链接、收取改分费用等方式进行诈骗。
温馨提醒
(一)考试不仅是知识的检验,更是品德意志的考验。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调整好心态,相信自己的能力。人生的大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切勿通过寻找“枪手”、购买作弊器材或“试题答案”等错误选择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自毁美好前程,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二)广大考生和家长们要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各种“助考机构”“辅导机构”的虚假宣传,以及利用网络、传单等方式散播的“助考”“包过”“提前查分”“修改分数”等欺骗信息和诈骗行为。
(三)要选择正规的求学途径,通过学校或者教育部门获取正规的查分途径和招生信息,遇到不确定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咨询学校老师或教育部门,切勿轻易相信网络上的虚假链接,更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四)要谨防各类电信网络诈骗,一旦发现诈骗行为或者被骗,请及时拨打110 或就近到派出所报案。
针对疫情,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要认真做好个人疫情防护,提前了解考点有关研考防疫要求,按规定做好各项准备。要充分考虑体温检测、安检等因素,合理安排考试期间出行时间和路线,预留足够赴考时间。要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考试科目,按照考务相关要求,提前准备好考试所需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考试期间,要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引导和指挥。(开屏新闻 记者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