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学业负担导致诸多中小学生休息时间不足、心理状态不稳定等问题突显。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1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和84.1%的高中生的睡眠时长未达标。同时,2020年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在此期间,“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想法也让诸多家长倍感焦虑,无数的课外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增加家庭教育支出的同时还使得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在我国,虽然教育“减负”政策长期存在,但多年来“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普遍存在,教育“减负”并未击中要害。
为了切实解决教育减负的问题,将家长和孩子带离学业焦虑。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文件),对校内作业布置、课后服务、教学质量与校外培训做了较为全面的规范。在笔者看来,一直以来教育负担重的核心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与应试评价机制的单一,而此次“双减”文件的出台则为教育切实减负指明了方向,文件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切实消除了家长的焦虑同时,唯分数论的评价机制也得到根本改变,这无疑让家长和学生从重担中解放出来。
当然,在“双减”这一大背景下,作为家长和学校,不仅要明确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还要通力协作。作为学校应通过内部改进获得更高效能,完善校内绩效评价要求的同时完善校内学生成长服务体系,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促进教师能力提升。作为家长则要积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摒弃“唯分数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观点,依托素质教育,尊重差异,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一直以来,昆明市委、市政府对“双减”和质量提升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并多次作出批示和部署。在大家看来,“双减”工作的目的在于让教育回归本质、返回本真、回归学校,让学生减轻过重作业负担、减轻课外培训负担,让家庭减轻经济负担,但“双减”不能减质。记者了解到,为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昆明市在组织领导、优质资源布局、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教科研引领、教学常规管理、家校共育、教师关爱、校外培训监管等9个方面做加法。同时,伴随着“教育减负”的推行,为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今年新学期伊始,昆明多所学校便发布通知,将在新学期开展“5+2”课后服务,即每周5天,每天2小时课后服务,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放学时间为下午5点30分,帮助家长解决不能按时接学生的困难。笔者看来,相比于市面上高昂的看护费和补课费,这种由学校开展的看护服务既安全又能缓解经济压力。对于学校而言,这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不仅延伸了学校的教育综合服务,还体现了学校教育主体性角色的回归和强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双减”政策的加持下,有关教育“减负”的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未来,孩子们将轻松上阵,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龙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