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云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明确,云南省将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希望云南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学校是以培养人才为重任的,应成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主阵地。在当今社会,学生不仅是生态文明的宣传者、实践者,更要成为引领生态文明发展的领路人。
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不仅符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是建设美丽云南,全面提升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影响力的重要条件。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生态保护,以自身力量带动家庭、学校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建设美丽云南。
云南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云南国土山川绿化、国家公园建设、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重大举措的紧迫性,充分认识云南做强绿色能源牌、做特绿色食品牌、做优健康生活目的地牌的必要性,充分认识云南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特殊性,增强生态安全战略意识和生态危机预警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云南,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的理念,为带动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云南构筑基础。
知行合一,久久为功。认识和了解生态保护的意义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躬身践行。《指导意见》明确,依托植物园、动物园、科技馆、博物馆、环境教育基地、生态产业园区、劳动实践基地等场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更能让学生养成绿色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识,提升生态文明素质,以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云南“添砖加瓦”。
生态兴则文明兴,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过程是云南省积极推进全民生态教育的重要一步。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素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只有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教学过程,才能为未来培养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云南贡献力量。(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文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