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宾川县以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思路,通过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节水激励约束机制、推广科技节水等举措,用好用活水资源,实现了“小水滴”滋润“大产业”,该县水果产业快速发展。
宾川县坚持节水优先,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下的初始水权分配和用水定额管理机制,出台《宾川县农业水权交易管理办法》,按照“以供定需、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和“用水有保障、用水不浪费”的原则,将水权水量按照耕地面积分配到用水户并核发用水权证,全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发放农业水权使用证11560本。
出台《宾川县节水奖励及精准补贴办法》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该县设立节水奖励及精准补贴专项基金,对用水户水权证内已经购买但未使用完的定额内的水量,按照“节奖”的原则,由灌区管理单位按节约比例“以加价回购代奖励”的方式进行回购。对超出水权证定额的用水量,按照“超罚”的原则,按比例加价收取超定额水费。
宾川县注重科技节水。自主科技创新的《宾川水肥一体化自压滴灌技术》和《宾川红提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被列为云南省地方农业规范。目前,宾川灌区通过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全县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5提高到0.9,经济作物灌溉用水量从亩均580方降至300方左右,每年可节水8000万方,可节肥2500万公斤,节约人工100万个,节本增效超6亿元,农作物复种指数从135%提高到200%,年亩均增效8500元。
通过多项举措用好用活水资源,目前宾川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3.6万亩,水利化程度达83.2%,被国家水利部命名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和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依托良好的水利发展基础,宾川以葡萄、柑橘“两果”为主的高原特色产业区域、规模、效益日益彰显,创建为全省“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2021年,宾川县以葡萄、柑橘为重点的水果达32.6万亩,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15万亩、获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1.3万亩,出口基地备案47户、28.48万亩,农产品出口量9480.16吨,出口创汇5391.96万美元,预计总产量76.15万吨、产值62.33亿元。(大理日报 通讯员张义红 杨朗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