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缪亚平) 元旦刚过,央视新闻频道再次把镜头对准了度假区的滇池大坝,记录冬日昆明人鸥同乐30余年的双向奔赴;省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一把手”来到云南民族村,就村寨建设、民族文化展示等情况做出要求,希望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持续推进景区高质量发展……
位于滇池之滨、背靠西山睡美人的度假区生态环境优美宜居、风景名胜独具特色,先后荣获“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度假区”“中国养老养生示范基地”“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深受本地居民及游客的喜爱。
近年来,度假区始终聚焦省、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观光旅游、康体休闲旅游、深度体验旅游,重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特色品牌活动、智慧旅游建设、旅游市场整治等重点工作,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周末游、养生游、休闲游、自驾游等新产品新业态日益丰富,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呈现出提质增效、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去年以来,度假区通过“十四五”文旅专项规划和度假区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从顶层做好规划设计,助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度假区被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力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品牌创建工作;去年9—10月,度假区公园1903被评为“国家级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此外,还积极参加云南省文博会、创意昆明等大型文创博览会;组织开展度假区“云南优秀民族文化,献礼建党百年”活动;举办度假区首届文创大赛,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展示度假区文旅深度融合成果,度假区文化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度假区将启动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省级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旅游消费集聚区创建工作;推进云南民族村创建AAAAA级景区、海埂公园提升改造等工作。
同时,充分挖掘度假区少数民族文化项目潜力,加快形成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为主的文旅产品,以民族村为轴心,串联海埂公园、滇池北岸,整合民族村、云南省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宫等资源,发挥度假区民族风情品牌优势,形成涵盖民族民俗文化、主题展览博物馆等层次多元、内涵丰富的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品牌,打造文旅新极点。
围绕“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动力,通过市场品牌培育、深化文旅融合、探索新业态发展、加大形象宣传营销等方式,把度假区培育成“世界知名的民族风情体验和湖滨旅游度假区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