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我州向15个千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选派500人的就业小分队,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2021年,我州完成转移就业19.94万人,比2020年增长0.94万人,创历年之最。
州委、州政府把就业帮扶作为搬迁群众“稳得住”的重要措施。
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从州、县(市)机关事业单位和社区抽调500名工作经验丰富、懂群众工作和熟悉少数民族语言的干部组成就业小分队,到全州15个千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驻点开展为期近3个月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就业小分队队员覆盖到每一栋楼,确保每一栋楼都有专人负责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就业小分队由州人社部门中业务能力突出的人员担任小分队队长,重点发动群众到省外就业。
就业小分队在发动群众外出就业的同时,组织队员围绕劳动力转移就业优惠政策、宣传方式、群众心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增强服务能力,确保队员政策清、情况明,助推宣传发动工作向纵深推进。
早出晚归,是队员们的日常工作状态。他们每天深入搬迁群众家中,耐心倾听民声、了解民情、解除民忧,并积极宣传外出务工政策,推荐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项目,发动群众外出务工。同时,定期召开碰头会,交流宣传发动情况,对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研究对策。
在就业小分队的不懈努力下,如今,我州曾因无技能、不会说普通话而不愿外出、不敢外出的群众已打消顾虑,纷纷走出家门,踏上了外出务工之旅。
2021年,我州完成转移就业19.94万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4.9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88.72%。(怒江日报 记者妮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