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2022年云南省两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民生保障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上,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介绍全省民生保障方面有关工作及下一步工作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民参保
全省基本养老保险
参保3199.66万人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杨榆坚介绍,2021年,全省转移到省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有386.4万人,同比增加39.62万人,平均月薪比省内多700元;全省调剂就业18.35万人;全省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达4024元,同比增长10.1%,与全国平均收入差距收窄116元。全省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截至去年底已实现就业6.09万人,就业去向落实率87.9%,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累计培训脱贫劳动力32.76万人次,转移就业322.44万人,同比增加4.25万人;帮助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61.01万人;及时帮助2017户“零就业家庭”就业,做到动态清零。通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等举措,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199.66万人,同比增长48.14万人;工伤参保541.91万人,同比增长43.1万人;失业参保329.8万人,同比增长22.41万人,实现各类人群制度全覆盖。云南省连续17年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月人均养老金增至3142元,同比增长4.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40.49元,同比增长17.89%;失业保险金达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实施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连续16年提高工伤保险长期待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推进“双减”
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
主要监测指标达100%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王云霏介绍,全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建、改扩建230所幼儿园,新增学位4.1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超额完成惠民实事目标任务。加快推动普通高中扩容,解决21.64万个学位缺口问题,化解56人以上大班额2141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1379个。同时,拓宽入学渠道,完成2.67万人高职扩招任务,国家、地方和高校各类专项计划录取考生1.35万人。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现30万人以上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目前,全省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双减”,全省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和课后服务主要监测指标达100%,压减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96.24%,高于全国平均压减率4个百分点。同时,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出台云南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启动省级“双高”建设计划,遴选出5所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个专业群。大力推进“1+X”证书试点,128所职业院校7.2万余名学生参加试点。全面完成全省32所本科高校、1607个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启动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计划,努力增加国际、国内一流专业,减少国内平均水平以下专业。全面实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平稳推进高考加分改革,持续推动中考改革落地,探索劳动教育综合评价。
今年,全省将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持续打造“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品牌,推动本硕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高等教育“121工程”(1项改革:本科高校学分制改革;2个行动:本科专业“增A去D”行动、“1+1+N”双一流建设行动;1个提升:提升高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力促成部省、省校合作,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强力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加强职业院校“双高”“双优”引领,打造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启动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继续新建、改扩建200所幼儿园,创新实施高中教师编制“省管校用”对口帮扶机制,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水平;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规范治理“公参民”义务教育学校,持续做好“双减”工作。
疫苗接种
全省3岁以上人群
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9.16%
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杨洋介绍,2021年以来,全省投资88亿元实施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全省疫情防控能力实现从无到有。为应对德尔塔病毒,2021年5月,根据疫情形势又投资10亿元实施核酸检测和医疗救治“再提升”工程,边境地区防控能力实现从有到强。全省日核酸检测能力达158.7万人份,救治总床位13348张,累计接收隔离境外入境人员42.23万人,救治病例2142例,3岁以上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9.16%,多个重要指标都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疫情防控实现输入病例零病亡、本土疫情未外传、航空输入零扩散,取得国内国外两大战场、边境内地两线作战的重大胜利,为全国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云南贡献。
今年,全省将坚持培优固本,建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分中心,持续开展基层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提质达标和县级“五大中心”建设,推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