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要学会接纳新时代里的“新年味”
昆明信息港    01-26 17:40:59

新桃换旧符的更替,代表着年关将近,春节进入倒计时。此刻,有人踏上回家的路途,有人思念着故乡,有人寻找年的气息和味道。

年味,是什么?在我们的记忆中,曾经的年味儿就是贴春联、穿新衣、放鞭炮、杀年猪、打糍粑、打扬尘、放鞭炮……如今,随着社会变迁,一些传统年俗也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淡化,偶尔也有人抱怨“现在过年一点儿年味儿都没有”。是时间带走了年味吗?其实不然,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们在这些怀念传统年味表现形式的同时,亲情、家人、喜庆、团圆这些年味的内核并没有变,春节里的家国情怀与喜庆气氛,早已扎根于中华大地。

过去,春节期间,远方游子千方百计回到家乡,只为和家人吃上一顿团圆饭;一进腊月,就要杀年猪,备年货,大扫除,为过年做各种各样的准备;正月里,亲戚们相互走动,守岁、拜年、讨红包。如今,除了传统民俗活动外,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时代的“年味”也与时俱进,联上了网络,衍生出了更多的过年方式。

比如手机点一点就能采购来自全世界的年货,利用微信与远方的家人朋友拜年,支付宝“集五福”、收集微信红包封面、争抢网络红包等等形式正在成为广受欢迎的新年俗。新年俗的出现,成为时代发展、社会变迁的有力映衬。透过新年俗,我们不但可以窥见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还可以透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生活样式的进步。对于这些年味与时代结合催生出的新表达会与时间一起奔涌前行,借助崭新的表现形式,演变成新的节庆习俗。只要厚重的文化内涵没有变,年味也不会变,接受新变化,用鲜活的时代表达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

用传承留住文化记忆,用创新诠释时代表达。其实,年味从未变淡,保留旧记忆,拥抱新趋势,开心过大年。(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徐玥)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