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新春走基层】南华县沙桥镇“四重奏”奏响产业振兴主旋律
昆明信息港    01-27 09:49:51

1月26日,“网媒新春走基层•喜迎二十大看楚雄”媒体采访团走进楚雄州南华县,探访沙桥镇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持续聚焦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通过抓牢烟叶谱好群众增收“主打歌”,做大萝卜产业唱响高原特色“最强音”,拓展林下资源奏起绿色生态“交响乐”,扬名美食演绎特色餐饮“协奏曲”,奏响新时代产业振兴“四重奏”。

抓牢烟叶谱好群众增收“主打歌”

近年来,沙桥镇始终把抓好烟草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措施。2021年,沙桥镇种烟村委会17个,种烟面积12570亩,收购总量174.9万公斤,实现收购均价33.00元/公斤,连续10年居全县第一;烟农售烟收入5771.23万元,户均收入达3.24万元。

不仅如此,沙桥镇作为“玉溪”高端卷烟品牌原料工厂,种植“玉溪”高端卷烟品牌原料工场4777亩,均价达33.07元/公斤,户均收入5.47万元。在红塔集团楚雄烟厂烟叶质检科总体评价下,沙桥镇烟叶生产技术措施、收购等级纯度和内在质量稳居全县第一。

2022年,全镇力争烤烟种植面积达15000亩,收购量达200万公斤,产值突破7000万元。

做大萝卜产业,唱响高原特色“最强音”

依托天申堂片区地域资源优势,沙桥镇大力调整农业生产布局,积极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天申堂萝卜”。

每年8月份开始,天申堂片区农户们便开始抢收鲜萝卜、加工萝卜条。春节临近,田间地头,村民劳作的热情仍高涨,一个个鲜白的萝卜整齐地码在地里,个头饱满,产量喜人;田园梗边插满杆子,杆子上挂满一排排整齐的萝卜条,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天申堂萝卜入冬后饱经风霜,比平常格外脆甜,此时的萝卜甜如蜜,水脆如菱,生吃如脆梨,熟吃香如芋。”南华县沙桥镇党委书记张军说,正是“嫩白碧绿叶清莹,秉暑凌霜任风雨”才能有这般不同寻常的口感与味道。

于栖么(萝卜)被认定为云南省“一村一品”专业村,石桥河(萝卜)被认定为楚雄州“一村一品”示范村。2021年,沙桥镇种植萝卜3万多亩,鲜萝卜价格每公斤1.2元,干萝卜价格每公斤达13元,年产量达16.5万吨,产值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万元,创下十几年来沙桥镇萝卜产业价格新高,真正实现了产业富民。

沙桥镇因势利导,委托省农科院编制“十四五”萝卜产业发展规划,致力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化产业链。到2025年,争取种植萝卜5万亩,产量实现35万吨,产值突破3亿元,使“天下好萝卜 尽在天申堂”成为金字招牌。

拓展林下资源,奏起绿色生态“交响乐”

凭借海拔较高,气候垂直差异明显,降雨量适中,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多样化的自然优势,在沙桥镇“封山育林”与“封山育菌”相结合的模式下,种类不一的野生菌便破土而出。石桥河等产地的菌品声名远扬,天子庙、龙箐梁子上万亩国有多样性林木孕育着“蘑菇之王”松茸、“真菌皇后”竹荪、“地下钻石”块菌,以及美味的牛肝菌、干巴菌、鸡枞等。2021年,全镇各类野生菌494.8吨,产值约1671万元,带动500余户农户户均增收近3万余元。

优越的自然条件还培育出了品质优良的中药材。2021年,全镇中药材种植主要以丹参、庭院式重楼为主,丹参种植面积1000亩,产值400万;庭院式重楼种植面积500亩。到2025年,丹参种植面积可达2000亩,产值突破800万元;庭院式重楼种植达1000亩。

扬名美食,演绎特色餐饮“协奏曲”

清澈静谧的湖水、青山掩映的古刹、诱人的家常小菜、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沙桥镇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南来北往的客商汇集于此,沙桥镇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荟萃了川、黔、滇及东南亚的饮食风味,著名的“沙桥三绝”让人百吃不厌,每天都吸引过往游客3000余人驻足品尝。沙桥三绝,说的是千张肉、酸菜鱼和臭豆腐。

“十四五”期间,沙桥镇将围绕建设“休闲康旅引领区”的目标定位,奋力推进以毛板桥为核心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美丽宜居集镇,大力宣扬特色美食文化,充分展示沙桥味道。预计到2025年,沙桥镇每日留食旅客力争达4000人以上,全年实现三产产业值1亿元以上,让“红色凤山 乡愁沙桥”在滇西大通道上荡气回肠。(昆明信息港 记者黄彩英 通讯员李闰兰)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