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发放互助金37亿余元!云南省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惠及567万人次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01-28 08:26:26

1月2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云南省职工医疗互助活动开展17年来,共有4781万人次的职工参与医疗互助活动,累计为567万人次患病住院职工提供了帮助,发放互助金37亿余元。

答记者问

一、我省在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温锐:

进一步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医疗管理主体责任,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行为规范性监管;通过电子病历、知识库、智能审核等信息化方式对医疗机构、医生诊疗行为、合理用药进行监管;充分发挥医疗质量管理、药事管理等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完善处方审核和点评、公示工作机制;加强培训,使医务人员进一步掌握并遵守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加强监管,持续推进“大型医院巡查”和“回头看”,开展民营医院的管理,精准排查各类医疗风险隐患和管理隐患,督促巡查问题整改;严肃查处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诊疗技术规范,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合理医疗行为。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与医保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收集线索、梳理问题、共享信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通过定点医疗机构自查整改、部门联合抽查复查、飞行检查等措施,督促医疗机构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诊疗服务。

二、“十四五”时期云南省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将为老百姓带来哪些好处?

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艳君:

“十四五”时期,将加快建设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归纳起来有5个“更加”:

基本医疗保障更加公平普惠。全面落实国家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稳步提高门诊待遇保障能力。保障范围和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更加适应,区域间差距逐步缩小,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障再分配功能进一步发挥。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筑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防线。

医保法治体系更加健全。行政执法更加规范,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更加透明高效。深入推进医疗保障领域普法依法治理,全社会医保法治观念明显增强。通过法治化的管理织密织牢医保安全防护网,守牢管好人民群众“看病钱”“救命钱”。

基金管理更加精细安全。进一步加强基金收支预算管理,提升预算编制准确性和执行约束性,实行基金绩效考核,基金收支结余保持合理,基金运行更加安全稳健。

医保改革更加协同深入。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医保支付机制更加管用高效,以市场为主导的医药价格和采购机制更加完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更加灵敏有度,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医保服务更加便民高效。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在云南全面落地,信息化标准化全面加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医保服务持续完善,医保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医保电子凭证普遍推广,老百姓就医结算更加便捷,加强宣传引导,人民群众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稳步提升。

三、云南省职工医疗互助活动的特点和吸引力是什么?

云南省总工会副主席尚建明:

云南省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以其低成本、低缴费、广覆盖、广受益的特点优势,开展17年来,共有4781万人次的职工参与医疗互助活动,累计为567万人次患病住院职工提供了帮助,发放互助金37亿余元。

2021年,省总工会对医疗互助活动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提高了最低补助标准;提高了最高补助标准;为连续参加三年以上的职工赠送了一份重大意外伤害保障。特别将最高补助标准提高了30万元,现在住院职工能够得到的最高补助达到了467560元。去年运行的情况,有44位职工获得了更高的补助,凤庆县鲁石镇供电所的一名职工获得最高补助,极大缓解了医疗负担。目前,第十八期职工医疗互助活动正在组织参互,推出了一些更实惠的政策,希望更多的职工参与到职工医疗互助爱心活动中来,为更好地保障提高全省广大职工的医疗和健康水平,防止职工因大病致困,作出积极的努力。

下一步,省总会将会按照《云南省“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和《云南省公益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规划》的要求,在确保整个盘子能够控制和安全的情况下,不断优化方案和措施,认真组织开展好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为职工提供更为精准、便捷、实惠的服务。

四、“十四五”期间,如何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保经办服务,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云南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艳君: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通过“六个着力”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着力在经办服务体系上全覆盖。我省将大力推进服务下沉,加快形成省、州市、县、乡镇、村五级经办服务体系,补齐基层服务短板,打通医保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着力在服务能力上提质增效。加快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全省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按照服务质量最优、所需材料最少、办理时限最短、办事流程最简“四最”要求,坚决取消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要求之外的办理环节和材料。实现省域内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大力实施“医疗保障服务示范工程”,推进跨区域医疗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管理一体化。

着力服务模式多样化。推进服务大厅综合柜员制,实行医保经办服务一站式、一窗式办结。落实好省政府关于政府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的工作要求,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通过窗口端、移动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多种模式办理,全省全面推行异地就医备案承诺制,推动医保公共服务“网上办”“码上办”“视频办”“跨省办”,让群众多样化需求更加有保障。

着力异地就医更加便捷高效。我们将大力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等高频医疗保障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推动门诊慢特病病种待遇认定在定点医疗机构直接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省内通办”。全方位推进线上线下经办服务融合发展,推动异地就医网上备案、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进一步提高医保经办服务的便捷性。

着力提供特殊人群个性化服务。全力提高适老适残服务水平,针对老年人、残疾人开辟绿色通道,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加强医保经办服务大厅和窗口建设,合理配备服务网点,优化完善无障碍设施,开辟绿色通道,畅通为老年人、残疾人代办的线下渠道。

着力拓宽特殊慢性病人用药保障途径。针对特殊慢性病人“频繁跑腿”的困难,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特殊病慢性病药品“双通道”保障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第三方药品配送上门的服务新模式。(开屏新闻记者 赵维


编辑:上官艳君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