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济 正文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昆明信息港    01-30 10:36:14

以打造“五个之区”为路径

在各项工作中当表率做标兵

访谈嘉宾:官渡区委副书记、区长周燕

昆明信息港讯 (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 吕文康 徐剑)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对昆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深入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官渡区聚焦“昆明城市新中心、综合枢纽重要承载区、开放发展引领区”三大功能定位,主动服务和融入省会城市建设,以打造“五个之区”为路径,在全市、全省各项工作中当表率、做标兵。

重招引、抓项目,打造产业集聚的实力之区。发挥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全省“双领跑”的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服务贸易、文旅康养“四大产业”集群,以集体式导入产业和项目,加强“在建、新开、投产、储备”四个项目清单调度,高质量发展指标在中国百强区、中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排名中争先进位。

优环境、促开放,打造改革创新的先行之区。抢抓RCEP生效和中老铁路开通的机遇,聚焦“八个跨境”创新工作,持续扩大会展集聚区及品牌展会影响力,加快国际贸易企业聚集区和昆明片区要素交易中心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强承载、增颜值,打造扩容提质的品质之区。树立“更新改造+产业用地+公共配套”理念,积极争取新型产业用地试点,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七大行动”,启动昆明跨境合作先行区连片开发改造项目,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发挥全省首家区级城市智慧大脑作用,拓展数字化场景应用,融合“五个一”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全面展示城区良好形象。

护生态、绘底色,打造和谐共生的示范之区。答好中央环保督察后半篇“考卷”,举全区之力服务保障好COP15第二阶段会议,实施“湖泊革命”和“十年禁渔”行动,推动福保湿地、生态廊道建设,促进“水、城、人、文”融合发展,塑造“美丽昆明”展示区。

善作为、保民生,打造治理高效的幸福之区。坚持系统观念,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用“三个马上”落实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加快法治化进程,强化平安建设,维护和谐稳定,争当全省市域治理新样板,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城市环境新样板

访谈嘉宾:西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朱滔

西山区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生态资源丰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贯通西山全域,坐拥名山名水,可以说昆明城的半城山水在西山、核心生态资源在西山。

争当山水都市品质建设的新表率。全面深化“青山、绿水”保卫战等一系列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治山、治水为重点夯实城市生态基础。治水就是要把滇池保护治理始终放在突出位置,在思想上,要深刻吸取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教训,以思想革命推进“湖泊革命”,坚决扭转“环湖发展”惯性,按照“离湖布局、远湖发展”思路,落实“退、减、调、治、管”总体要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在行动上,雨污分流、河道治理、湖岸线保护等方面要同步发力,使滇池及其他流域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生态不断向好。治山就是要做好滇池面山及其他重点区域植被恢复,筑牢生态保护绿色屏障,从今年起,西山区将实施新一轮关停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8037亩生态修复任务。

争当服务云南政治中心、展示生态建设成效的新名片。西山辖区有包括省委、省人大、省政协在内的76家省级党政军机关,是承载省会城市政治中心服务功能的核心区域。我们将主动担负起展示云南省会形象的重要任务,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更加精细的城市建设管理体系,争当全省发展环境、服务环境、城市环境的样板。

争当推动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西山区旅游资源、三甲医疗资源丰富,发展大健康产业特别是健康旅游业具有天然优势。我们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国健康之城”的要求,重点发展健康旅游,打造健康服务中心、康养中心、商贸中心、健康制造基地和医养结合示范街区,以重点项目落地和重点片区开发为抓手,推动大健康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互促,争当全省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全力抓好重点工作

肩负新城崛起的重要使命

访谈嘉宾:呈贡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文风朴实,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问题深入透彻,提出措施具体可行,听后深受启发、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呈贡作为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现代化新城区,承载着“春城花都展示区、现代科教创新城”的功能定位,肩负着新城崛起的重要历史使命。我们将结合呈贡实际,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实施“产业”攻坚。我们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速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提升“动力”支撑。我们将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更大气魄、更大力度和更多措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切实增强发展活力。

开展“城建”会战。我们将强力推进城市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管理,加快实施旧城改造、乡村振兴,实现城市开发建设大进步。

促进“生态”提优。我们将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为契机,坚持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大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推进滇池保护治理,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做强“文化”引领。我们将着力发掘特色文化元素,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丰富文化旅游消费,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赋能。

聚力“民生”补短。我们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对民生实事的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区人民。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我们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发展更有质量、治理更有水平、人民更加幸福。

编辑:洪俊杰(实习)    责任编辑:江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