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为期40天的春运拉开帷幕,伴随着火车启动的一声轰鸣,各地游子开启了归乡旅途。然而,有这样一群“90后”,站在游子团聚的背后,面对天南海北的旅客,每正确发售一张车票,每帮扶一位困难旅客,每安全接发一趟列车,始终在心里装着沉甸甸的责任。
近日,记者走进楚雄站,与3位“90后”倾心交谈,她们的故事,带有女铁路人的喜悦、泪水、憧憬……
发车:穿上路服,就多了份期待
谈话伊始,我们问了她们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入铁路这个大家庭?
车站综控员王晶的回答,有着些许浪漫。她的老家在禄丰罗茨,家的背后就是以前攀枝花的老路线,学生时代的她,伴随着“哐哧、哐哧、哐哧”的火车声长大。“那时,我在家翻着课本,家门口时不时听到火车拉着长长的汽笛声,穿过重叠的山峦,我不由得遐想火车通往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心中好奇的萌芽蠢蠢欲动。如今,那条铁路虽然已经拆除,只剩下勤丰营站在运行,但也正是这段记忆,2019年,我通过招聘平台,选择成为一名铁路工作人员。”王晶说。
王晶帮旅客填报健康码
作为非相关专业毕业生,客运负责人高晓晴在选择就业时,看重的是挑战性。“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铁路运输行业关系着国计民生,随着高速铁路发展,这个朝阳行业有着更多的可能性,我喜欢挑战自己。”高晓晴告诉记者。
高晓晴引导旅客自助购票
和高晓晴一样,车站综控员赵媛同样对铁路行业满怀期冀:“如今,中国高铁不仅成为国内运输的主流,也开始走出国门,为共建‘一带一路’当好开路先锋,这是一份值得骄傲的工作。”
就这样,3位年轻的女孩踏上了这趟梦想之旅……
征途:穿上路服,就多了份使命
和无数人一样,王晶的工作是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初入职场的她,从售票工作开始了铁路生涯。“这是一段值得回味的经历,我遇到过身在异乡的老人,买票时因为几块钱的票价差在窗口徘徊,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攥在手里的几张零钱递给我;遇到过脾气性格强势的旅客,在购票时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王晶娓娓道来。正是这样的人生百态,让她在一步步地成长中,懂得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意义所在。
王晶 引导旅客自助验证进站
谈到工作中最难忘的事时,主管高铁站全盘客运工作的高晓晴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七八月时,受大理州地震影响,动车大面积停运晚点。“暑运客流量大,受停运晚点影响,很多旅客行程发生变化,我们全站职工坚守岗位,24小时连轴转,尽最大努力帮助滞留旅客办理退票改签,转乘其他交通方式。”高晓晴说。“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是展示我们新时代铁路青年形象的根本。”
还有什么印象最深呢?在赵媛眼中,是疫情。“口罩虽然遮住了我们的微笑,但我们可以通过温柔的话语、悉心的引导、关爱的眼神传递温暖,守护每一位‘出行人’的安全。”在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赵媛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这个特殊时期,万里铁道线上有无数的铁路人坚守岗位,还有那么多医护工作者在一线与病毒战斗,作为新铁路人,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呢?”赵媛眼里闪烁着光芒。
赵媛在学习规章制度
列车驶出站台,留下长长的轨道,这是通往家乡的归途,亦是铁路青年的征途!
远方:穿上路服,就多了份奉献
交谈的最后,我们聊到了家人,“聚少离多”是她们说得最多的词藻。“我爱人是铁路公安,我们属于兄弟单位,虽然工作都很忙碌,但能够相互理解工作性质,彼此包容。”高晓晴说。
高晓晴在服务台提供问询服务
因为工作的流动性和班制原因,王晶跟家里人相聚时间不算太多,她的另一半在贵阳某部队服役,加上疫情的冲击,大家都奋战在工作一线,见面次数寥寥无几。“虽然两人分隔两地,过年也是异地无法见面,但能让旅客顺利回家,被他们需要也是一种幸福。”王晶笑着说道。
“从我入职的第一天起,便知道加入了铁路大家庭,就意味着春节于我而言不再是一个节日,更多的是一份责任。”赵媛说。她的家在内蒙古赤峰市,一人在楚雄打拼,将近半年多没有回家,今年将是她离家在外的第三个春节,谈到父母,赵媛略微哽咽,“节假日的时候,尤其春节应该和家人在一起,但客流高峰期即使不是疫情也不能团聚,个人感觉对父母还是比较亏欠的,还好他们比较理解我。”
为了更多人的团聚,她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一路走来,绽放着青春的色彩。检修库里,地铁线上,深山铁道旁……还有无数的铁路人,在守护着每一段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