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采购的歼-10CE终于得到真机证实,至此终于坐实了中巴双方此笔采购协议,这对于巴铁空军而言将是巨大利好。前有“枭龙”,后有歼-10CE,中国制造已撑起了巴基斯坦空军的半边天,同时在外界看来,该机的列装也将成为巴空军应对印度“阵风”的神器,不过就长远来看,这款战机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巴基斯坦涂装的歼-10CE
2月15日,美国“战区”网站以及巴基斯坦防务论坛在同一天曝出多张使用巴基斯坦涂装且已涂刷编号的歼-10CE正在我国某机场内进行滑跑测试,仅从涂装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巴铁采购的那批战机。此外,还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批正在测试战机使用的正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国产WS-10B“太行”发动机,这也是该系列发动机首次实现军贸出口。两个第一次,足见中巴两国间的关系“比喜马拉雅山高、比阿拉伯海深、比蜜甜”。
一、印空军换装促进巴铁采购新机
在过去很长时间,中巴两国联合研制的JF-17“雷电”(枭龙)一度成为巴基斯坦空军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根据巴基斯坦国防部此前公布的官方信息,巴方原计划生产250架JF-17,其中100架出口,剩余150架列装。不过随着今年年初第一批JF-17 Block3交付巴基斯坦,巴空军枭龙战机的最终列装总数很可能将超过200架,这可是不小的规模。相对于早期版本,全新Block3升级巨大,然而相较印度采购的“阵风”,该机在性能上仍存在明显差距。
▲自从拥有“阵风”,印度颇为嚣张
根据《印度斯坦时报》2月初的报道,法国空军已向印度交付了最后一批“阵风”战机,预计全部交付将在今年4月完成,届时印度采购的36架“阵风”将全部到位。从客观角度来看,该机整体性能确实要优于巴空军现役的所有主力战机,在去年“安纳托利亚之鹰”-2021联合演习中,巴空军使用JF-17 Block2与卡塔尔空军的“阵风”进行了空中模拟对抗,在对抗中“阵风”凭借着机载雷达优势,在远程打击方面远优于JF-17,这种超视距优势将为印度空军在可能发生的空中冲突中赢得足够优势。除此之外,从武器挂载能力来看,两款机型也是差距明显,“阵风”理论上最大武器挂载量接近9吨,至于JF-17则只有3.6吨,差距近三倍,而这种载弹量差距将直接影响作战效率。
▲巴铁F-16该退役了
毋庸置疑,作为一款轻型战机无论是如何改进“枭龙”都无法与“阵风”进行同层面的真正较量,至于现阶段仍在巴空军服役的78架F-16,受制于美国的种种限制,也无法与印度空军较量,加之本身性能也逐渐落后,因此在现阶段巴基斯坦空军没有一款战机能够应对印度“阵风”的威胁。据印度军方此前放出的消息,未来印度还将追加“阵风”的采购数量,届时双方差距将一步扩大。
二、歼10成巴空军唯一希望
面对印度空军逐渐扩大的优势,巴基斯坦也想解决,但摆在巴铁面前有两个问题,一买啥机型可以追平差距,二自己又能买得起啥。从目前全球装备市场公开销售的战机来看,能与“阵风”相抗衡或者更优的只有美国的F-35、俄罗斯的苏-57和苏-35,欧洲“台风”以及我国的歼-10C。机型数量不少,可供选择的却少之又少。首先说F-35,由于巴基斯坦并非项目参与国,因此本身就没有采购资格,至于剩余几款战机除我国的歼-10C以外,都面临一个巨大问题——价格。
▲巴基斯坦国防预算一直不高
以印度采购的36架“阵风”为例,单就裸机价格总共花了34.2亿欧元,加上基础建设以及后勤保障、武器采购、装备升级等等,这笔交易印度总共花费了78.78亿欧元,综合单价2.18亿欧元,即便是裸机单价也达到了9500万欧元,这一价格对于巴基斯坦那就是天文数字,毕竟2020/21财年巴基斯坦实际国防预算也只有88亿美元。受制于价格限制,巴基斯坦实际能采购的基本也只有我国歼-10C了。按照巴基斯坦媒体此前放出的消息,此次采购的36架歼-10C总共支付了15亿美元,折合单价只有4100万美元,这可是现阶段全球巴铁能买到的可与“阵风”抗衡的性价比最高的机型,没有之一。
三、不仅对抗“阵风”那么简单
从表面来看,歼-10CE的出口为巴铁空军应对印度“阵风”提供了利器,但实际意义却远不止于此。首先,需要强调现代战争绝不是两款装备一对一较量那么简单,而是全系统间的配合,至于该机出口相当于为巴基斯坦补齐了最后一块防空短板,并且直接增加了这块短板的长度。
▲巴基斯坦列装的ZDK-03预警机也是中国造
其次,结合此前信息,巴基斯坦现阶段除了大规模列装JF-17以外,还从中国采购了4架ZDK-03预警机,同时还有红旗-9/P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红旗-16中程防空系统以及红旗-7B近程防空系统,加上此次的歼-10C,可以说巴基斯坦防空,从地面到空中,中国造已做到了全覆盖,而这种覆盖不仅有利于各系统间的便捷组网,更有利于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而且整体融合性也更好,完全可以做到1+1>2的效果,这对于印巴此后较量,巴基斯坦占据防空优势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反观印度万国牌可做不到这种融合。
四、“太行”现身助中国打开国际市场
▲换装WS-10的歼-10C战机
此次巴铁歼-10C现身不仅对巴基斯坦是极大利好,对中国军机继续进军全球市场更具重要意义。早在2019年11月举行的第16届迪拜航展上,中航工业首次携带歼-10CE亮相国际航展,这也标志着该机正式进军国际市场。此后虽然一直传出消息有多国计划采购该机,包括印尼、伊朗乃至土耳其、伊拉克等国,却始终没有下文,这其中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发动机。在歼-10C列装初期,我军使用的一直是从俄罗斯采购的AL-31FN发动机,而这极大限制了歼-10C的出口。在全球装备市场有个惯例,就是核心关键部件如果是从第三国采购,装备出口就必须得到第三国允许,简而言之使用AL-31FN发动机的歼-10C想要出口,就必须得到俄罗斯允许,这不仅多了一道手续,增加了出口的麻烦,而且由于国家利益以及国家安全战略不同,很难做到所有出口都百分之百得到俄方批准,如此一来就歼-10CE想要真正打开国际市场实际上是受限的。
▲WS-10发动机测试
为此,我国也一直在尝试使用国产发动机解决“心脏病”,可到2019年底才有消息传出歼-10C换装了国产WS-10B“太行”发动机,但此时仍处于测试阶段,在经过漫长等待后,去年5月在央广军事报道中,终于证实换装WS-10B的歼-10C已正式列装东部战区某旅,此时该机才终于有希望出口国际市场,而此次出口巴铁的歼-10C也进一步证明,该机出口国际市场扫除了所有技术障碍。除此之外,此次顺利出口也将打消那些潜在买家顾虑,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歼-10CE将迎来源源不断的国际订单。
五、“太行”意义远不止于此
对于WS-10B“太行”发动机的出口,不仅限于装备出口这么简单,对于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军机航发一直处于受制于人的状态,即便是作为我军四代机的歼-20在初期也只能使用俄制AL-31F发动机,因此初期歼-20机动性能并不尽如人意。当然这并非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确有技术难度。
▲换装ws-10的歼-11战机
以此次出口的WS-10系列为例,早在2001年便在苏-27试飞台进行了首次试飞,但此后过程却充满挫折,在2004年7月底的考核试飞中,因出现机械故障直接宣告“定型考核”失败。虽然次年通过了相关考核,但在2007年的歼-11B定型测试过程中,0004号原型机使用的WS-10再次出现了叶片断裂的严重事故,这不仅令中国空军暂时放弃国产航发,并且不稳定的质量也影响了部队换装进程,而排除故障、修复故障反复循环了多次,直到2011年左右故障才彻底消失,2012年批量生产,开始正式装备歼-11B战机。
随后WS-10A的推出进一步优化了该型发动机,而此时该型发动机整体性能仍与俄制AL-31FN存在差距,尤其是基本寿命差距明显,想用这么一款航发进军国际市场显然不可能,此时升级版的WS-10B诞生了。相较此前从无到有的研制过程,WS-10B整体过程还算比较顺利,而此次使用WS-10B的歼-10C出口就已经充分证明,这款发动机无论是可靠性还是动力性都已全部满足要求。不仅如此,按照我军代差出口惯例,WS-10B既然能够出口,就足以证明我国已拥有性能更加出色、整体更加可靠、,并且已定型的航发,比如WS-15,而中国战机的“心脏病”也终将成为过去时。
相信随着此次巴铁涂装的歼-10CE亮相,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年3月23的巴基斯坦国庆日阅兵,中国战机将再度翱翔在巴铁上空,而这对于中巴双方都将是值得纪念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