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她将芳华许滇池
昆明信息港    03-09 08:34:24

1

红嘴鸥与巾帼打捞队已成多年“老友”。

2

队员们修起船桨来驾轻就熟。

3

休息时队员们把船围在一起。

4

唱支花灯小调为大家鼓劲加油。

5

队长李云丽脸被晒得黝黑。

6

午休时,队员就在船上吃点东西补充体力。

7

巾帼打捞队是滇池上一道靓丽风景。

仲春已至,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都渐渐披上了“黑头纱”,即将踏上返乡路。清晨,8艘小船从船房河鱼贯而出驶入滇池。

“一出船房河么望西山,滇池边躺着一个漂亮姑娘,她陪伴我们把活干,干了8个小时我们就转回乡……”清亮的歌声从领头的船上响起。

亮嗓的是西山区巾帼打捞队的大姐们,这典型的花灯小调,已在滇池上唱响了30多年。小船四周红嘴鸥在飞翔,人与鸥,也一起见证着滇池的变化。    

“我们是主人,红嘴鸥是客人,主人屋子干净了,才能让客人住得好,留得久。”西山区巾帼打捞队队长李云丽说。

说起巾帼打捞队,在昆明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们中很多人从花样年华干到了年近花甲,李云丽就是其中之一。

李云丽从小就在滇池边生活,家里以捕鱼为生,小时候她和家人每年要在船上住六七个月。从1988年成立巾帼打捞队,怀着对滇池特殊的感情,李云丽带领队友一干就是30多年。

早上7点30分到中午11点30分,一艘船上两人搭档,捞水草、捞水面上的杂物和垃圾。春天水草不多,到了夏天气温高水草长得快,就是打捞队工作量最大的时候。

“死掉的水草如果不及时捞,就会腐烂造成滇池二次污染。”这些让滇池水长清的小常识,每位队员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

“小小舟么水上漂,今天我们姐妹们来打捞,一点一点么捡在船么,为母亲河、子孙后代把福造……”顶着越升越高的日头,打捞队的花灯小调也唱得更带劲。

现在打捞队基本维持在40人左右,前些年工作量最大的时候,队伍人数一度达到了80人。队员们说,以前巾帼打捞队也有过几名男队员,主要帮大家做一些重体力劳动,但后来打捞量少了,姐妹们搭档就能完成,队里就是清一色的女同胞了。一人划桨一人打捞,多年的配合让大家工作起来非常默契。

“大姐们打算多少岁退休?”对于记者的问题,回答却让人出乎意料——她们竟盼着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能消失。

队员们没有退休的概念,说只要有需要,自己能干一天就干一天。但也期待着以后的某一天能退休。“要是哪天我们集体退休了,那是顶好的结果,说明滇池水质好了。”队员们说。

常年的户外工作,大姐们的脸被高原紫外线“亲吻”成浅黑色,还有或深或浅的晒斑。在巾帼打捞队,婆婆将接力棒传给儿媳,女儿自母亲手里接过船桨,她们将芳华许给滇池,也把对母亲湖的深情代代传递。

李云丽说:“愚公能移山,我们一代接着一代干,这个职业总会消失的。”(昆明日报 记者刘凯达 首席记者姚丹苹


编辑:罗文忆    责任编辑:曹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