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透的沃柑挂满枝头。 蒋伯权 摄
阳春三月,泸水市大练地街道西浪村的大片沃柑已经成熟,黄灿灿的果实点缀在层层绿叶间,一派丰收的景象。
西浪村沃柑种植基地距离泸水城区16公里。笔者在基地看到,怒江电商协会的主播正通过抖音平台卖沃柑。
沃柑基地的主人是 55 岁的曾朝芝,2016年,她独自带着3个儿女来到西浪村,流转了 6.66 公顷土地,种植了3万多棵沃柑,创立了欣苒沃柑品牌。创业初期资金困难、日夜操劳,但她从未想过放弃。“我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做出来,再苦再累都要坚持下去。”2016年前,曾朝芝从事水果批发生意,每天都要从外地运各种水果到泸水批发给水果商们。在一次前往大理宾川拉水果时,她发现一种叫沃柑的水果,不仅甘甜还好批发,价格比普通橙子高,这让她不禁联想到泸水也有着和宾川同样的亚热带河谷气候,是否也可以种植沃柑。
经多方考察后,曾朝芝发现泸水市的西浪村很适合种植沃柑。
她马不停蹄地购买了 3 万株沃柑苗,每株价格8元,做完相关准备工作后她已经花光了积蓄100多万元和100万元贷款,而流转了20年的6.66 公顷土地流转金也无法一次性付清。在村委会的协调下,当地老百姓答应土地流转费一年一付,这让她十分感激,便带动老百姓和她一起种植沃柑。
“刚开始农户只是来帮工,我告诉他们这种沃柑好吃,还拿给他们尝,他们也觉得真的好吃,个个都想栽,后来大家都跟着我种起沃柑。”曾朝芝说。
基地发展过程中,曾朝芝给当地群众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以优惠价格提供沃柑苗。目前西浪村共种植沃柑 20 多公顷,年产沃柑350吨。
“全部到丰产的时候,按目前的市场价,能收入 20 万元左右。”种了 1.33 公顷沃柑的西浪村村民左 杨 辉 给 笔 者 算 了 一 笔 账 ,他说,种沃柑的收入比种玉米翻了好几倍。
看着沃柑树慢慢长大,产量也在逐年递增,曾朝芝又有了新的担忧,她发现沃柑虽然口感好,但是果相不大好,大部分果子的个头都不足 130 克。市场竞争力不足,无法卖出高价,错失了好几个大客户。
曾朝芝的女儿胡代玲说:“北京的一客户需要 1 万斤,要求每个果子在 130 克以上,而我们达不到要求,个头差了点,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口感 。”因为长相问题卖不上好价钱,曾朝芝算了算,如果6.66公顷沃柑全部是精品果,至少可以多卖 100多万元。这让全家人坐不住了,决定出去学习找找问题。2021 年,大女儿、女婿去江西学习沃柑种植技术。
“我们的树栽得比较混乱,外面的树一行一行的栽得很整齐,果也疏得很好,果子一层一层的,没有上下触碰,全部藏在叶子下面,红红的非常漂亮,而我们种的像过家家。”去外面看了后,大女儿找到了症结所在。
女儿学习回来立刻劝说母亲,转变种植方式,砍倒了 15000 棵沃柑树,增大树的间隙,保证每棵树都能吸收阳光和养分,并在地里撒上了绿肥草籽 。
胡代玲说:“这种草是个宝贝,土壤的有机质全靠它来提供,长大之后就把它摁倒,再统一用自己发酵的生物菌剂,把它打蔫了,一层一层地覆盖,几年后,土壤就很肥沃了。它可以保水、防高温、防杂草,这样就节约了50%的人工。”今年的沃柑进入丰产期,预计能产 100 多吨,胡代玲更期待明年的到来,她希望经过改良种植,转变管理模式,来年可以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眼下,沃柑已大量成熟,为了帮助销售沃柑,大练地街道也在多方寻找销路,在朋友圈、微信平台发布沃柑成熟信息,通过抖音团购、抖音直播方式销售。
大练地街道宣传委员张秋燕说:“我们以西浪沃柑为产业链,打造绿色有机产品的模式,打开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让更多人了解西浪沃柑的品质和口感。”(怒江日报 通讯员 胡鑫萌 蒋伯权 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