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美丽云南绿色发展再添亮色
中国网    03-28 16:34:42

云南之美,绿为底色。良好生态不仅是云南的亮丽名片和宝贵财富,更是不可替代的后发优势。

今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全面彰显云南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建设美丽家园,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近日,云南省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从加强统筹协调、提升城市品质、实施乡村振兴、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符合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要求和云南实际的8项重点任务,而“绿色发展”作为今后城乡建设的重点被再度重申。

78087f44-7c4d-4daf-852f-974c878aa739

(开远市凤凰湿地公园 红河州委宣传部供图)

生态立省增颜值

云南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作为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也正是独特的生态资源禀赋造就了特殊的省情定位,必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融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加强城乡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实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城市体检评估制度,培育壮大一批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企业,充分发挥各类创新平台对绿色低碳技术的支撑作用等创新工作方法,不仅为云南实现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提供支撑和保障。

实际上,作为生态大省,云南以坚决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让七彩云南的神奇美丽享誉全球为责任和使命,聚焦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这一目标,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推动生态高颜值和发展高素质齐头并进。

6d0063b3-9cac-465a-a87b-c7bd3d289a07

(永俄湖 西盟县文化馆供图)

2021年,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平稳向好,抚仙湖流域治理被自然资源部列入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洱海流域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全省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8%以上。全省新增营造林488.63万亩,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2万亩……

绿色发展添气质

当前,云南正在加快绿色发展转档,为转型新发展塑造新形象绘就靓丽的生态底色。

昆明作为省会城市,还肩负着辐射与带动州市发展、当好排头兵的使命。《实施意见》要求,按照“滇中崛起、沿边开放、滇东北开发、滇西一体化”的空间布局思路和省委、省政府对16个州(市)的发展定位,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绿色发展协调体制机制。优化城市布局,推动形成以昆明为中心、以都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为形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如何以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为引领,系统地全局性和长远性地谋划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加快自身生态建设步伐的同时,以城带乡,也成了昆明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f5cfe8a9-9fe0-421a-9f6d-d097f580f2bc

(云南石林县乃古石林风景区 赵国洪摄)

“十三五”(2016-2020年)以来,昆明市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滇池全湖水质连续3年达到IV类,森林覆盖率超过50%,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一个个数据串联起碧水、青山、蓝天的图景,折射出昆明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努力。

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佳晨日前在昆明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今后5年,昆明市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典范城市。

眼下,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春城正在加速崛起。

在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发展中,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同样至关重要。

《实施意见》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建设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做特“绿色食品牌”,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建设,开展“一二三”行动,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全国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乡村田园综合体,培育壮大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形成以一点带多点、多点带全面的工作格局。

8df1f671-711b-45a0-8153-74d3f2247a77

(普洱市文旅局供图)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绿色是普洱的最大特色,也是普洱的发展底色。致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普洱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进入全国康养城市前十强。

近年来,普洱市把乡村旅游发展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整体发力,努力走出一条青山原形、绿水原味、文化原真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子,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力量。

如今的普洱,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打开门、推开窗,满眼都是好风光。

在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做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实施意见》强调突出云南特色,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立完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街区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等保护传承力度。

拥有厚重文化底蕴和丰富历史遗存的红河州近年来高度重视对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申报保护,打造出“千年哈尼梯田、千年临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云锡矿业、百年过桥米线”七张靓丽的历史文化名片。同时陆续开展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传统村落、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保护和数据库建设工作。

cfb79966-95d0-463a-a1a1-332e580cbf87

(石屏宝秀赤瑞湖清淤后景色 张绍全摄)

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中,红河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推动红河哈尼梯田保护发展的探索实践,让千年“活态世界遗产”在新时代迸发出新活力,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现在的梯田,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共处,梯田实现“稻鱼鸭”共生,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成为红河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而今,绿色发展的理念正渗透在云岭大地上的每一个城市、城镇和乡村,云南正在用生活美好、绿色宜居、富有特色、更具现代的城乡人居环境,为美丽云南绿色发展增添一抹亮色。

11155fe6-0e99-4924-98c8-11c673407dd8

(百年米轨穿越花海凤凰山 陶家淇摄)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实施意见》中绘就的绿色蓝图将更加清晰。到2025年,云南省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建设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碳减排扎实推进,城乡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城市病”“有新房无新村”等问题得到缓解,城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乡发展质量、综合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绿色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广。

到2035年,城乡建设全面实现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乡村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更加美好,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美丽云南。(张丽君)

编辑:王奕然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