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4月1日从昆明市住房保障局获悉,自2005年以来,昆明市共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约43万套,统建公租房分配约13.74万套,约136万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得到改善。“住进去”只是新生活的开始,如何把公租房这个“公”字的内涵从公共延伸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所有住户住得安心、住得幸福,是考验公租房租后管理水平的重要命题。
昆明市住房保障局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住有所居”这一主要任务,力求实现“住有宜居”这一目标,全面打造城市公租房的居住品质、文化品质、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提高公租房租后管理服务效能,增强住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邻里节串起住户“幸福圈”
社区建设不是政府唱独角戏,而是政府搭台,群众参与,共同缔造幸福生活。昆明市公租房社区邻里节就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以社区为依托、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感为纽带。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历时7个月的时间里,昆明市住房保障局整合各方资源清单、服务清单,联合昆明市公有房屋管理中心、区县住房保障部门、昆明公租房公司、各项目物业公司,开展了2021年昆明市公租房社区邻里节,让广大公租房住户住有所居、居有所乐的同时,回应民生需求,提供岗位信息、技能培训、老人就医、家庭收纳整理等普惠性公共服务,丰富了公租房社区多层次、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供给,筑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
期间,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共计46场,覆盖全市33个保障性住房小区近20万住户,邀请名医、非遗传承人、律师、家居收纳师以及惠民企业,在每个周末为广大公租房住户送去一批丰富多彩的特色定制活动。
117万条数据建库 清退31户违规住户
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昆明市住房保障系统各单位做了大量工作。为强化对公租房转租、转借等违规行为的监督管理,增强公租房住户对政策法规的知晓度,昆明市住房保障局联合昆明市公有房屋管理中心、各区县住房保障部门、昆明公租房公司、社区、律师等力量,发挥各方所长,从多个视角切入,维护公租房资源公平善用。
167块公告警示牌、117万条数据建库、1003户入户、31户违规住户清退……从2021年9月开始,在昆明市住房保障局、官渡区住房保障局的指导统筹下,在昆明市公有房屋管理中心的共同协作下,昆明公租房公司持续3个月时间,对“盛惠园”“俊福花城”两个公租房小区展开了公租房使用情况核查试点工作,在小区安装禁止转租转借公告警示牌,探索科学入户核查、取证、清退工作模式,取得一定成效。
回应热点问题 提升租户满意度
自2014年以来,昆明市住房保障局连续8年开展昆明市公租房住户满意度调查,住户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的声音通过汇总分析后形成报告,为优化公租房租后管理服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
“您认为公租房分配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您知道哪些行为是公租房使用的违规行为吗?您对公租房物业管理工作满意吗?”《2021年度租户满意度调查问卷》就分配满意度、政策知晓度、政策宣传满意度、入住满意度4个维度面向全市公租房住户征集意见建议,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相辅相成,涵盖了公租房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满意度调查既是公租房管理服务水平的“打分表”,又是公租房管理效能的“体检表”。
智能管理实现精细化精准化
打造“春城公租房”小程序,建立租户对公租房运营管理的线上留言窗。“我家新增了一口人,能不能换房?”“我能不能在家里进行装修?”……租户对公租房使用的疑问、对流程的不解、对管理的建议都可在小程序中进行反馈。
截至目前,“春城公租房”小程序访问量38023人次,后台收集留言1949条,针对热点问题,昆明市公有房屋管理中心都进行了相关反馈。
住在安全、整洁、宜居的美丽家园是每一位住户的共同期盼。“能够住上公租房,还能享受智慧、便捷的生活,幸福且满足。”住在颐惠园的住户刘先生对居住环境非常满意,“出入时有智慧门禁,刷脸就能快速出入,还有电动车智能保管站,别提多方便和安全了。”
在探索“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道路上,昆明市住房保障局积极探索打造智慧公租房项目。各产权运营单位在小区内安装智慧门禁系统、智慧升级非机动车保管站、安装智能电梯阻车系统,实现公租房小区住户、外来人员精细化、精准化、可控化的智能管理,管理方式由“人防”向“人防+技防”转变,实实在在的投入,为建设智慧公租房小区提供助力。(开屏新闻 记者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