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多挪村:40年无诉讼 调解矛盾有“秘诀”
云南日报    04-03 09:25:11

3月31日,“建功新时代,跑出加速度——云报集团全媒体走进禄劝”主题采访组来到了位于轿子雪山脚下的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转龙镇大水井村委会多挪村。细雨绵绵,但墙面上的“邻里多份关爱 乡村多份和谐”宣传标语色彩不减,身着传统彝族服饰的村民们热情洋溢,干净的古村落祥和又不失热闹。

“我们这个村应该是40年都没有诉讼。”转龙镇司法所所长赵枝锐说。

多挪村是一个以发展种植养殖业为主的高寒山区彝族村,“多挪”彝语意为小蜜蜂多的地方,张李二姓村民世代居住在此,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2021年,多挪村被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认定连续10年无诉讼案件,获称“无诉村”,也成为了禄劝县乡村治理示范点。多年无诉讼,村民之间和睦团结,这个彝家村寨有什么秘诀?

在乡村治理中重新拾起彝族矛盾纠纷化解的传统法宝——“彝族长老断处观”。当村内发生纠纷时,张李二姓长老(族长)就会主动通过串门、拉家常的方式,疏导纠纷双方的思想疙瘩;针对合情不合理的矛盾纠纷,村内长老则会动之以情批评教育,依法释情化解;针对合理不合情的矛盾纠纷,村内长老会当起和事佬,晓之以理挨户撮合,以情感人。通过情与理治村,多挪村逐渐形成了和睦邻里关系。

此外,多挪村治村还有一大亮点——“老张调解室”。村民们碰到不便找村委会调解的小纠纷、小矛盾,总会第一时间来到“老张调解室”,向张廷恩倾诉委屈,寻求化解之策。张廷恩则会旁敲侧击地引用村内或邻村发生的正反典型案例,引导夫妻双方互谅互让、教育儿媳孝敬公婆、教导子女尊敬长辈。长期以来“村案释法”化解纠纷的办法,成为了多挪村构建和谐秩序的经验。除了以情理疏解,多挪村还为村民们提供了以法疏解的渠道,搭建了法治驿站、法官工作站,还组建了微信群,既为法官提供了向村民面对面宣传法律知识的平台,也向村民提供了在线获取法律帮助的渠道。

每年农历五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对多挪村来说是个喜庆的日子。每到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便会聚在一起,杀鸡宰羊,共同庆祝彝族传统民俗活动“祭山”。村内长老会向年轻村民讲述多挪村的历史,回忆过去艰难的日子,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向村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以古训今。村组长会把上一年的村务、钱物开支作简单通报,并就修桥补路、爱山护山、人畜饮水、村庄卫生等关乎村内发展的民生问题与村民共商治村良策。

近年来,多挪村通过长者带头明家风、尊祖训,“情、理、法”相融治村,以公益民俗活动凝聚人心的治村措施,促进了村庄和谐稳定,形成了村民矛盾纠纷少的村庄治理氛围,村民像蜜蜂一样紧紧聚拢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努力建设共治共享共荣的美丽幸福新家园。禄劝县也形成了在党建引领下,集民意疏导、科学决策、合力干事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农村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按照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的要求,探索形成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样本。

“‘无诉讼村’创建工作是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益探索,其最大作用是将小纠纷化解在诉前、化解在源头。”禄劝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朱学金表示,今后,禄劝县将以多挪村为试点,推动“无诉讼村(居)”创建工作,培育良好家风、文明村风、淳朴民风,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打造禄劝县基层社会治理“无诉讼”品牌。云南日报 记者党晓培 赵岗 段芃 龙舟

编辑:马兴亮    责任编辑:上官艳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