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云南凤庆县清水河村:清凤帚“扫”出振兴路
昆明信息港    04-07 17:16:34

刚过完年,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清水河村74岁的曾光凤老人就接到村里的通知,有扎扫帚技艺的人都可以到村里刚成立的“清凤帚”合作社帮忙,计件工资,提供两餐便饭,在老姐妹的邀约下,曾光凤参加了撕苗扎把的工序。几天下来,越干越顺手,竟然每天都能赚到60多块钱,让她觉得自己仿佛又年轻了好几岁。

走进凤山镇清水河村清凤帚合作社手工扫帚作坊里,十多位村民有的在撕苗扎把,有的在捆扫帚,有的在打楔子……各道工序井井有条。在材料备足时,65岁的扎扫帚师傅杨林茂不到10分钟就能扎好一把扫帚,他每天可捆扎三四十把,按照加工费1.5元一把来算,每天也能挣60多块钱。

清凤帚“扫”出振兴路 供图

清水河村位于凤庆县凤山镇东部,与小湾镇相邻,是全镇最偏远的村庄之一,有凤尾苗(粽叶芦)4000多亩,为凤尾扫帚加工提供了便利条件。全村600多户农户80%以上都有一手扎凤尾扫帚的传统技艺,是远近闻名的扫帚村。据清水河村党总支书记罗长兴介绍,清水河村凤尾扫帚制作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已经传承了几辈人。以前,村民集中在生产队扎扫帚,改革开放后,扎扫帚成了村里各家各户的重要副业,但由于交通落后不成规模,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挣钱,留守的老人们劳动力有限,各家各户收回凤尾苗晾干后就按低廉的原料价格直接卖给了加工户,群众的增收效果仍然不理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清水河村的振兴之路怎么走?如何增强基层党员的服务意识?如何使广大基层党员和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去?清水河村党总支以“党员带头”为主线,立足凤尾苗产业资源优势以及生产加工基础,充分整合涉农资金以及村集体闲置资产,于2021年10月成立了“凤庆县清凤帚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清凤帚”商标,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扫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走出了一条“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促进产业、产业富民强村”的新路子,推动全村群众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清凤帚“扫”出振兴路(供图)

“我们村的扫帚之所以受欢迎,除了结实耐用外,还迎合市场需求,品种齐全,不用出村就能销往全国各地。”清水河村党总支山神庙党支部书记、合作社负责人王杨华说:“清凤帚合作社成立5个月以来,已收到来自上海、广东、安徽、浙江的15万把扫帚定金及订单,上万把还要销往国外,计划6月底能全部按标准制作完成,预计毛收入190多万元。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扩大产能,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建设饲料加工厂房,将凤尾苗秸秆加工为黄储饲料,真正实现产业全链条化。”

风风雨雨跨世纪,一把扫帚几代人。信心满怀的当代清水河人不仅传承了这门老手艺,并且通过特色产业体系的打造,带着“清凤帚”走出大山,走出云南,带领全村群众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云南网 通讯员李元媛)

编辑:俞逍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