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 通讯员柯春丽 姜韬 三营社区坐落于汤池街道西南端,辖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包括大营、七孔坡和施家嘴三个村庄。三营地处美丽的阳宗海湖畔,背靠五亩山(也叫马头山),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茶马古道、百年米轨滇越铁路、南昆铁路、G324国道、石安公路“五路交汇”,共同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一切的一切,都在讲述着三营最具魅力的故事。
“七孔坡的茶马古道,从我们的村子穿到村后的山上。村后不仅有茶马古道,还有滇越铁路,村里的老老小小都喜欢去走古道和铁路。对茶马古道,三营的人是很有情怀的。”七孔坡村的村民陆晓梅说。
“峭壁嵯峨,石蹬盘曲,达省大路。”
史料记载,三营社区区域内拥有秦汉时期的五尺古驿站,是当时通往中原的重要道路之一,由人工打凿的条石支堆砌而成的路面,仍保留着深深的马蹄印。
鹅塘驿、汤池驿、七星关、七孔坡,还有这些当时就设在阳宗海边的古驿道,至今已有近700余年的历史。现保存较完整的古驿道有2段,其中一段为七孔坡段。
由七孔坡村至山顶,约2公里处,可与观松庙(关索庙)相遇。关于观松庙(关索庙),还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故事。
传说三国时期,孔明平南的时候,曾派遣一位名叫关索的大将攻打五亩山,关索奉命带了几千精兵强将出发到了五亩山脚下,在这扎下了营盘。
由于五亩山地势易守难攻,并且敌人还在山上构筑了严密的阵地严守五亩山,致关索军七次的进攻都没有攻下,直至放弃。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此事,就把这个地方叫做“七攻坡”,后又逐渐演变为“七凸坡”、“七孔坡”,还在山上盖了关索庙,至今犹存。
当回忆和遐想占据了我们的心头,三营的故事仍然可以续写到当下。
于1997年建成的南昆铁路,时时满载货物或乘客,呼啸而过,哐当作响,而它就位于滇越铁路的下方。蜿蜒而过,进洞出山,黄锈斑斑的铁轨,已经废弃多年的滇越铁路,显出了他的百年沧桑。两条铁路皆依山腰筑就,在此交汇。新的铁路鸣响着三营的今天,旧的铁路则带领人们“穿越米轨时光,复活文化记忆。”
村内一棵拥有650年左右历史的古树,经历过朝代的更替,人间的悲欢,世事的变迁,而如今,它仍然是那么苍翠、挺拔,充满生机。
“彩云宫以前是当地的老祠堂,解放以后成为了一所学校。08年通过翻新变成了村民的活动中心。”一位在彩云宫上过学堂教过20年书的老人说。
当夜幕降临,你是否已经想起小时候坐在古树下,听着老人说着家乡曾经的故事,是否想起小时候在海边和自己的小伙伴玩耍时的快乐时光,是否想起了养育自己和陪伴自己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