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盘江水长·龙泉时光之“龙泉山水篇”正式开机
西南联大院士之乡盘龙文化研究院    04-10 17:08:21

1

专题·盘江水长

《盘江水长·龙泉时光》之“龙泉山水篇”开机

2

图左为洪海波老师

3

图右为陈立言老师

4

图右为和中孚老师

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秘书长、老昆明杂书馆馆长戈捍主持采访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院长洪海波老师与学者陈立言、和中孚老师。采访内容围绕盘龙历史文化展开挖掘,深度挖掘了龙泉古镇以及宝台山的起源,松华坝的修筑历史,了解松华坝水库与昆明人、盘龙江、金汁河之间的关系等。

5

闻一多朱自清旧居

龙泉古镇地处昆明北郊,毗邻金汁河,现为盘龙区龙泉街道办事处宝云社区区域,因传说宝台山酷似龙头,藏有龙脉,遥望宝台山的村子故而得名龙泉镇。

据史料记载,2000多年以来,龙泉宝云地区是昆明北郊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村村流水,户户垂柳,富饶丰盛的农耕宝坻。松华坝水库在昆明东北郊。在松华山东麓凤岭与莲峰两山之间的峡谷中,截断盘龙江筑坝,蓄水为库,故名。元代至元年间,赛典赤·赡思丁主政云南,修筑松华坝,始建成土坝,疏浚盘龙江、金汁河、银汁河。以木闸分盘龙江之水入金汁河灌溉农田。

6

因为松华坝地处北市区高点,与昆明市中心有将近五、六十米的落差,所以也被大家誉为是昆明人头顶上的“一碗水”。松华坝是昆明市民的饮用水源地,承担着昆明主城区75%以上的城市供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因为有了松华坝,昆明人的日子才能过的这么滋润。

7

松华坝建成后,龙泉古镇坝子成为可自流灌溉的良田沃土,逐步成为滇池地区农耕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明清时古驿道穿村而过,马帮在此歇脚、集散货物,慢慢形成集市规模,龙泉古镇便热闹起来,成为通往滇东北乃至四川的战略要地,也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承接地和荟萃地。

在清末巨大的社会变革中,龙泉镇呈现出勃勃生机。1910年,滇越铁路正式通车,昆明成为各种文化交流的窗口。本土文化、中原文化、随马帮而来的南亚文化、随铁路渗入的西洋文化,各种文化经过传承、交融,演绎出千姿百态的云南文化。此时的龙泉镇,作为昆明北部的大集市,因商业的发达和交通的便利。被形象地誉为“小香港”,成了仅次于昆明老城的又一热闹繁华之地。

8

1937年抗战爆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抵达昆明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与之同来的还有傅斯年、梁思成、闻一多、朱自清等文化大师,众多教育、科研机构与国学大师、科研精英汇聚昆明北郊龙泉镇,成为抗战时期大后方历史文化、教育科研的重镇。

9

瀑布公园

随着城市的扩大,昆明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成为昆明市未来城市发展的最大障碍。2003年,云南省提出滇池补水问题。2013年,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输水线路建成投入运行,正式补水滇池。昆明瀑布公园,又名牛栏江瀑布公园,系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入滇水口。是集昆明城市饮用水通道、河道整治、城市防洪、景观提升、滇池治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设施建设项目。

10

图左为王仲朗老师

采访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山茶品种登录官、国际山茶协会副主席王仲朗老师。王老师详细讲解了山茶花在云南,昆明,还有龙泉镇的种植历史;以及山茶花从文化旅游的角度,对城市宣传的重要影响。

人物·PEOPLE

11

护城河的颜色——20世纪80年代的昆明艺术家

作者:聂荣庆

即将复馆的“老昆明杂书馆”

迎来第一位艺术界人士

2022年4月6日,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聂荣庆先生莅临即将复馆的“老昆明杂书馆”,他是第一位正式访问杂书馆和老昆明文化会客厅的艺术界人士。参观交流后,聂荣庆先生对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老昆明杂书馆的文献史料发现、研究和文化保留、传播作用做了高度评价。

图为(右起)老昆明杂书馆馆长戈捍、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聂荣庆、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院长洪海波、资深建筑设计师、建筑文化专家李建新在昆明市盘龙区联盟街道金菊路社区老昆明杂书馆合影。

聂荣庆,著名策展人、昆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艺术界昵称:“狗庆”,中国当代艺术圈一个不可缺少的名字,中国过去30年艺术历程的参与者、观察者和推动者,著有《护城河的颜色: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昆明艺术家》,他用自己的角度和方式,记录下了一段令人难忘和感动的时光。

12

专题·梨花诗会

“拾歌晴雪 诗花万溪”第十届

梨花诗会在呈贡万溪梨园花式浪漫举办

13

3月20日,正值春分时节,“拾歌晴雪 诗花万溪”第十届梨花诗会在呈贡万溪梨园举办。

诗会由呈贡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李晓云致辞,原昆明市政协副主席、原市文联主席、云南开明画院院长、“梨花诗会”发起人、作家汪叶菊回顾和祝福活动圆满成功,区委副书记何松宣布2022年呈贡区第十届“梨花诗会”正式开始。“梨花诗会”由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字秉翔等主持。

14

图为洪海波老师

呈贡区以花为媒,发展“赏花经济”;以花为诗,传承“晴雪文化”,至今,已成功举办了9届“梨花诗会”,点亮了生态呈贡、和谐呈贡,激活了文化呈贡、魅力呈贡,也催生了诗意呈贡、大美呈贡。十年壮阔,十年飞扬。希望本届“梨花诗会”能为朋友们留下别样深刻的印象,疫情无情人有情,花谢花开诗更新,我们要让更多的文人墨客了解呈贡、走进呈贡、撰写呈贡,感受魂牵梦萦的花海盛宴、品位底蕴深厚的物华天宝、体验魅力无穷的柴谷风情,共享芳菲,共抒胸臆,共创未来。

15

图为郑千山老师

诗人、云南传统蒙学会会长郑千山、诗人、昆明龙泉古镇文化研究院院长洪海波、作家、昆明市网络文学协会副主席赵伦以及数位来自全市的作家、诗人、喜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小朋友和各行各业的诗词爱好者,大展身手,创作朗诵,将自己的诗词融入了地方发展,让诗会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

昆明百姓·老照片

老昆明杂书馆友发现一批“昆明百姓”老照片,涵盖50年代到70年代的时期。其中有昆明艳芳照相馆、昆明国际照相馆、昆明青年照相馆等老照相馆的人像合影相片。

16

图片是祖孙三代人的合影,背后标注有:一九六三年春节合影

17

图为新婚夫妇,背后标注有:送给亲爱的刘辅汉同志留念,战友朱维绪祝你前进,1954.12.8

    寻找相片中的人和故事,是我们即将发起的一个文化交流活动,请大家关注参与!

编辑:潘雪婷    责任编辑:谭石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