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林职院金殿校区明德楼楼梯间,一组茶色的落地玻璃成为这栋楼宇显著的特征,其最上方有一扇玻璃颜色略浅,本无碍观瞻,近日却被做了特殊处理,原来是师生服务中心的教职工给这一扇玻璃贴了一层膜。
为何费心给一块高处的玻璃贴膜?原因,还要从一次事件说起。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昆明市盘龙区金殿风景名胜区,毗邻金殿水库,背靠云南野生动物园,连接学校405亩实训林地,这里植被覆盖度高,自然生态环境优渥,花草林木茂盛,鸟类种类繁多,是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昆明市园林单位。明德楼是校园内一幢历史悠久的半开放式建筑,早年间做过图书馆,现今是学校的办公楼,因其内有中庭、露台,南北通透,常年有各类鸟儿在这里活动、穿梭其间,形成了和谐美好生态景致和办公环境。
今年春季学期初的一个早晨,几只小鸟掉落在楼梯间地板上,动弹不得,还有几只停靠在玻璃边缘,奄奄一息,见到人经过便会挣扎几番,却又无法飞离。
在明德楼办公的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少兰与路过的教职工经过研判,发现因楼梯间顶端的一扇玻璃颜色浅淡,在一组茶色玻璃中,容易造成视觉误差,认为是对外开放的通道,一些穿梭明德楼的小鸟因误判不幸撞在了玻璃上,受伤掉落。
未贴膜前
发现浅色玻璃成为“事故”的“罪魁祸首”后,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张少兰即刻联系了师生服务中心,请相关教职工到现场来查看和处理,同时联系了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请野生动物保护专业教师安置受伤的小鸟和放生。
经过比对,发现这是绣眼鸟科的一种小型益鸟,以昆虫、花蜜、果实为食,行动敏捷成群出现,因其鲜明的白眼圈得名,在学校内较为常见。所幸,这些鸟儿只是撞晕片刻,短时间内无法动弹,后续均逐渐恢复知觉,逐一飞离。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教职工的主动作为下,玻璃被贴上了一层哑光膜。
贴膜事小,兹事体大。为几只小鸟处理一扇小小的玻璃,彰显的是林职教职工保护野生动物、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与初心。教师们用这样的实际举动,给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生态文明教育课,教导大家,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人人有责,人人皆可尽责。
贴膜后
鸟类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员,只有生态环境佳的地方,才有鸟类的生存空间。张少兰说道:“校园内鸟语花香是学校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师生们开展生态保护实践的结果,只有大家都有意识去爱护这些生灵,它们才会留在这里与我们相伴。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我们,一所林业高职院校师生应该具备的素养,也是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