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会议现场 供图
近年来宣威市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因地制宜采取“建强组织、建强队伍、建强网格”的模式,不断形成基层治理的“红色动能”,全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建强组织,激发“系统动能”。在农村,树立抓基层强基础的鲜明导向,以“双整百千”四级联创工作为抓手,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示范村组建设,构建以“强化基层支部作用,激活最小单元治理”为内容的“微治强基、三治融合”的治理体系,实践“一约三会、三官一顾问、一校三评”的治理模式。探索推进105个“三治融合”示范村组建设,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村(居)规民约318个,开展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活动3000余场,充分发挥了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作用。精准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一村一策”制定整顿方案,采取“四个一”的措施对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累计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28个。在城区,健全完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各领域党建全面融入城市党建,9个街道全覆盖建立“大工委”,51个社区成立“大党委”,吸纳兼职委员100余名,变“社区抓”为“大家抓”;完善“党建领航小区治理”机制,按照“一小区一支部”的原则,开展“党组织覆盖和红色物业培育”两项行动,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破解物业管理难题。在机关,推动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营商环境“红黑榜”等制度,推动“机关党建走前头,政法党建做表率”机关示范点创建活动,有效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推动机关党建走在前列,推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制度,为民办实事活动。在中小学校,围绕“一校一品”创建工作思路,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融合师德师风和思政课建设,大力宣讲张桂梅老师“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先进事迹;大力抓实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实行党建入章,健全党组织参与决策和监督制度情况,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建立和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台账。在公立医院,实行公立医院党建入章,确保党的领导在医疗系统的前面覆盖,大力开展医德医风建设,实行“支部书记带头、专业技术带头”工作机制,把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成党员,把优秀的共产党员培养成专业骨干,确保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推进、双提升。在国有企业,紧紧围绕国企党建要求,全面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全覆盖,全面消除“党员空白班组”实行党建入章,以党建促业务、以党建助发展,打造亮点,抓点拓面,整体提升,推动国企党建全面提升。在“两新”组织,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重点,通过联合建、挂靠建、组建流动党支部等方式,持续提升“两新”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通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组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优化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健全服务发展制度机制,助推党建引领“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各领域组织基础不断建强,形成基层治理的系统合力。
公开栏 供图
建强队伍,激发“内生动能”。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充分体现党组织领导政审把关作用。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换届候选人县级联审机制,树立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鲜明导向,通过“两查”(查经历业绩,查党员档案)、“两审”(乡初审和市联审)、“两试”(笔试+面试),严把人选政治关、廉洁关、能力关,共资格联审村(社区)“两委”、监委、村民小组长,小组党支部书记10531人,剔除571人,做到不漏一项、不漏一人、严格把关。积极稳妥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一肩挑”。这次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来,332个村(社区)实行“一肩挑”,“一肩挑”比例占90%,较上届提高57.5%,平均年龄45岁,比上一届下降5岁。在乡镇党委换届中坚持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引导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进取。围绕配强班子选好干部,圆满完成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新一届的乡镇领导班子党政正职平均年龄40岁,新配备的94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中,35岁以下干部64名、占68.1%,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全市统筹完成“缩面提标”改革,推行“大岗位”制,全面落实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和离任补偿机制,优化“红旗村(社区)”推选办法,深化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持续深化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双提升”行动,提高村(社区)工作者队伍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有效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主观能动性。
建强网格,激发“融合动能”。在延伸党建网格方面,依托“智慧党建”学用系列平台,在宣威市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智慧网络,实现线上可调度、可议事、可办事,全覆盖推进五级网格线下治理体系,以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重点,优化调整党组织隶属关系。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健全服务发展制度机制。在推行“全科网格”方面,推进党建网络与社会治理网格“一体化”,把党建引领与创文创卫、扶贫济困、疫情防控、市域社会治理等全市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整合商圈、工圈、服务圈资源,糅合成“党群服务全科网”。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格局,把支部建到网格、任务落到网格、民心聚到网格。推动全市上下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全面过硬。在网格作用发挥方面,依托驻区机关、事业单位、商圈市场或商户企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村两委成员、社区民警等各类人员进社区、进网格,担任网格指导员、网格长、网格警长、网格协管员等,拓宽党员服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坚持需求导向,推动社区与驻区单位的双向需求有效对接,明确双方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活动清单等“四张清单”,实现服务共享。去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共梳理明确为民办实事事项3.6万余件,办结率达86%。
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过程中,宣威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建引领有效解决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不断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