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别称春城,云南省辖地级市、省会、特大城市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流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C,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这是百度百科里对昆明这座城市的简介,也是昆明的标签。
提到春城,就不得不提春城种类繁多的植物,昆明属于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春日里的樱花、海棠花浪漫争艳,夏日里的蓝花楹盈盈低语,秋日里的向日葵向阳而生,冬日里的梅花凌霜傲雪,位于呈贡区的斗南花市更是全国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在这里,一年四季花开不败,是著名的花城。可是这样的生态环境要维护好,在经济发展快速的今天却不是一件易事。
1978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规划。作为全国著名的宜居城市,昆明也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第一位。
2008年11月、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都对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作出了指示和要求,对云南提出了“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战略定位。2020年1月,时隔5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滇池星海搬到生态湿地考察,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昆明不负重托,在经济发展建设规划中,始终秉承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完善顶层设计,健强制度保障,细化落实措施,5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等,2017年4月,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意见》,把滇池水域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为守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云南省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9湖保护治理等8个标志性战疫,通过一项项愿景规划、一系列有效举措实施,昆明这座城成功打响了“昆明蓝、七彩云南、动植物王国”等闪亮名片,也成为了全国各地人民向往的宜居城市。在生态指标上,随着深入推进生态治理工作,全省实现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逐年提升,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的喜人成绩。2021年11月,全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昆明召开,崔书红表明了“中国政府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时不我待,加快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坚定决心,”大会提出了推动实现碳中和的生态理念。作为东道主,Cop15大会的召开,大大提升了昆明在世界舞台的形象,全面展现了昆明春城的风姿。
在未来的5年、10年、20年,甚至更远的规划中,昆明都将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规划好生态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建设之路,打响新一轮的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让昆明的天更蓝、水更清、花更艳。(评论员 妥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