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停车难、停车堵、停车乱等问题是昆明市民出行的“痛点”。去年以来,昆明市通过治理停车收费乱象、盘活停车资源、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推动“还路于民”民生工程实施,有效缓解了城市停车难题,提升了群众的停车体验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能不能紧扣群众所思所想、所期所盼,把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事办好,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既是对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检验,也是对其群众工作本领的考验。截至去年底,昆明市109个停车场已实现无感支付,其中,同德广场、云客小区、西苑、穿金路等11个停车场实现无杆停车,46个试点停车场通过租赁泊位方式实现共享停车。2个试点停车场实现预约停车功能,563个停车场和停车路段停车泊位实现远端可视功能,1551个停车场(路段)开通电子发票,实现便捷停车、快速通行,极大地提升了群众智慧停车的体验感和认可度。昆明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对症下药,体现了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这个基本命题,重点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落实好民生政策的“最后一米”。
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谋利益,以群众身边事为出发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各类问题,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原点和逻辑起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指南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曾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办不成事”窗口饱含温度的细心之举、暖心之策,让普通百姓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便在这其中变得更加稳固了。
民生无小事,落细落小落实是心声。把人民群众实事办好,首先需要找准“实事”,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人急难愁盼,鸡毛蒜皮等。群众的民生“鸡毛蒜皮小事”,看起来家长里短、零零碎碎,对他们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是火烧眉毛的急难事,都切切实实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幸福指数。这些“鸡毛蒜皮小事”,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具体需求,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局。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落实,会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细节决定成败,一具体就深入。民为国之根本,人民群众小事映射出的是民生冷暖。真正服务好群众,既要从小事做起,又要把群众的小事当回事。更要主动作为,善作善成。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群众工作,把民生“小事”做出温度、做出水平,让利民的事更利民,便民的事更便民,惠民的事更惠民,以“我来办”的实际行动交上“为谁办”的满意答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只有持有创新理念,方能站稳群众立场,突破“无人区”,谋划发展、寻求方法、求得实效。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一桩桩一件件“小事”,能力和态度同样重要。把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小事”一件接着一件、一年接着一年、一任接着一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头脑,切切实实、真心真情为群众办实办好“鸡毛蒜皮”小事情 ,始终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主心骨,才能在解决“小事情”中实现群众“大满意”。(评论员 贾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