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乡村振兴】边境瑶寨黄瓜录的靓丽蜕变之路
相约老山    04-27 20:08:02

云山掩映石斛绿,溪水潺潺近瑶乡,古老的瑶家风情,秀美的边境风光,崛起的乡村产业,麻栗坡县天保镇天保村委会黄瓜录村,这个曾经偏远贫穷的瑶家村寨,在兴边富民、三年行动计划、精准扶贫以来,一改昔容,逐渐成为了镶嵌在中越边境上一颗美丽的南疆明珠。

完善基础设施  让村民留下来

走进黄瓜录,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进村入户路面,一栋栋颇具民族特色的小洋房依山而建,并排矗立,薄雾环拥的黄墙灰瓦色泽更显亮丽,村道两边规划安装了整齐划一的太阳能路灯、安全护栏和自来水管,俨然一幅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画卷。郑文富家就是这幅美丽画卷中的一笔。

来到郑文富家,硬化路直接修到他家院子里,二层小洋楼搭配着宽敞的院子,院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类观赏性植物,院子旁边砌了小菜园,处处呈现出宁静祥和。“以前我们村子的路不通,连摩托车都很难到家里面来,房子是四格的,村子的卫生也比较差,现在路修通了,房子整修好了,水也架通了,卫生也越来越干净,屋前屋后都栽得有花,还可以种点小菜。”说起如今的生活,郑文富脸上藏不住的笑。

路修好了,如何让群众留下来,天保镇党委狠下决心,想办法谋出路,一对一帮扶,向上争取项目,向下改变群众意识。2017年,天保镇以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和边境小康村建设为中心,统一规划建设房屋,强化统筹和设计,改善基础设施,综合村情进行综合打造,深入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美化民居风貌,强化人居理念。如今的黄瓜录是村容村貌变化最大的村子,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课代表”,在边境小康村建设的道路走出了一条靓丽的蜕变之路。

产业发展  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在黄瓜录周边的土地上,贫乏的石山上生出了一棵棵番茄树,饱满的番茄坠满枝头。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的不断深入,天保镇对村内土地认真研判,积极发展树番茄产业,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们干劲十足,在原有3600亩草果的基础上,将“石窝窝”变成了树番茄产业“风景线”,不仅让营养贫乏的石山地有了用武之地,同时有效破解了产业单一的困境,两年多时间发展树番茄种植1000亩,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有效提升黄瓜录经济发展。村民邓付芳就是树番茄种植的受益者。“以前我家栽草果,前年开始栽树番茄,每亩还是卖得四、五百块钱。”邓付芳说道。

产业兴,则百姓富,黄瓜录村在大力发展树番茄产业的同时,还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旅融合,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推进乡村旅游,一个经济薄弱村迅速“C位”出道,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强边固防 让村民团结起来

与越南中寨村仅一山之隔的黄瓜录村是镇守边关一线的抵边村,30户126人,是个典型的瑶族村寨,在这里,人人皆是守边人。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作为抵边村的黄瓜录立即组织群众设卡巡边,随后,村民自发成立了瑶寨女子巡边护卫队、突击队定期对边境开展巡逻。瑶寨女子巡边护卫队的队长邓登艳告诉记者“ 我们是从2021年10月开始巡逻的,也是那时候我们的女子护卫队组成的。我发现,大家都团结了好多,大家都意识到只有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家守好。”每天上山下坡,巡逻在边境线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国守边的神圣职责。

如今的黄瓜录村,家家户户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国防和民族团结元素随处可见,正向着成为中越边境线上现代化边境小康、强边固防、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的典范不断迈进。

黄瓜录聚焦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进程“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三大任务,铸牢“心向总书记、心向党、心向国家”的精神血脉,将中华民族意识及政策不断融入深化,形成了如今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在青山秀水中不断谱写着瑶寨美、产业强、生活好、心向党、共发展的蓝图,为构建文山强边固边富边新格局注入新活力。

记者:胡眼 郎贵棉 冯光友(实)

编辑:戴云    责任编辑:昝娟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