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个人类聚集及其社会关系的总和,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社群、科技、建筑、生态、环境、历史包罗万象,可谓是人类社会最复杂关系的一种,但正是因其复杂与多元才会诞生出无数让世人神往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
昆明,是中国“一带一路”面向南亚和东南亚的对外开放门户,越来越国际化的昆明,正以其四通八达的交通区位,宜居的环境以及无法复制的自然生态,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昆明,独特的历史文化、温和的气温、丰富的物产资源,成就了天然宝藏,是无数人心中的理想之境,云南昆明正用它虔诚且曼妙的姿态,授人以向往。
说到昆明文化不得不提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著作《史记》。史学家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中,记载了公元前300余年,战国时期楚国将军庄蹻率领军队,取道黔中郡,向西南进攻,进入今天的滇池沿岸一带,建立了古滇国,并创下了辉煌灿烂的古滇文明,在西南边陲的深山大泽中创造了令人惊叹的青铜文明。面对它们,滇人生产、生活、祭祀且勤劳热情的生活细节又在眼前复活了,不难看出古滇人所追求的生活及审美充满了朴实的意味。
古滇先民以青铜书写了神奇的历史,数以万计精美绝伦的滇青铜,被国际学术办誉为世界四大青铜文明体系之一,是智慧和力量铸就的云南文明之源,如繁星点点,闪耀在历史深处,无声地诉说着高原的传奇故事。但很多土生土长的昆明人不见得能够阐述出在这片土地被发掘的青铜文明,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并没有像成都的巴蜀文明和西安的大唐文明一样,成长为拥有强势向心力和主导地位的强势文化。
昆明虽有“历史文化名城”的称誉,却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并不尽如人意,究其背后有原因,有很多因素导致了如此璀璨的文化鲜为人知。一是由于文物分散,没有发挥藏品优势,如今滇文物分藏于国家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昆明市博物馆、江川县博物馆、楚雄州博物馆等多处,不利于统一管理,过于分散,让前往欣赏的人群也是意犹未尽。二是宣传推介力度薄弱,在网络上查询这类信息,内容杂乱,没有官方的全面诠释,也缺乏宣传包装理念,就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不了解其文化特点。三是实物展出效果不佳,陈列手法陈旧,基本上没有任何大型的展出,成了真正被“尘封”的宝贝。
滇文化需要更多的以宣传、开发、精心打造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利用滇文化,来推动和拉动昆明、甚至云南的文化产业的建设与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不是伪命题,而应该务实的去深究。昆明应该在建设城市新地标之际,可以考虑以融合古滇文化,通过对图腾、文化、艺术装饰上做提炼,打造出充满滇人文化的精彩雕塑作品,让本地人与外地旅游的人们,可以拍照打卡,用亲身经历的方式去欣赏滇人的艺术。另外,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段再现消失的千年古滇国历史,可以联合本土甚至联动全国知名的剧院力量,用舞台的方式去演绎古滇文化的艺术盛宴,在2021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就火出了圈,俏皮的舞蹈,华丽不失诙谐的编排,令人仿佛置身唐朝的宫宴之上。在咱们的古滇文化同样可以展现在世界的舞台之上,用艺术的笔触推送昆明城市文化的发展。
升级青铜文物的陈列手法,不仅仅是单纯的展示,可以运用现代的直播等等方式,缩短文物与大众的空间距离,用趣味的互动方式来传承文化,领略滇国魅力,多角度的去彰显新时代条件下,云南本都文化的多元发展。各大城市都出过文创雪糕,尤其出圈的是三星堆的青铜面具,可以说是丑的可爱,咱们昆明也出过陆军讲武堂雪糕,以及蓝花楹雪糕,收获了大批粉丝热捧,而青铜文化同样可以如法炮制,基于古滇遗留的历史资料,发展创意产业,设计出属于滇文化超有意义的文创雪糕以及IP形象、青铜美妆、周边手办......让昆明历史文化重新散发光芒。(知乎评论员 包昌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