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嵩明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副局长,于慧琳和全县各岗位的科级干部们一起,参加了全县“对标排头兵·勇做赶超者”大讨论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专题研讨班。在于慧琳心中,这次培训研讨不仅是思想的洗礼,也是心灵的穿透。带着问题来,一同找答案,丰富的学习内容和紧凑的日程让大家感到有如升学考试临考前的紧张。
面对一季度的成绩单,嵩明县在采取“6+2+X”竞赛模式,8个赛道你追我赶大竞赛的同时,对全县488名科级干部完成“特训”,通过专家专题辅导以及每晚“复盘”的研讨会,破除惯性思维,打破路径依赖,不断掀起“头脑风暴”。通过再认识、再把握、再动员,把入脑入心、真参真悟的“头脑风暴”带到“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
培训、研讨,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研讨班的课程分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县委十三届三次会议精神等理论必学内容,以及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创新发展和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管理、增进民生福祉、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8个方向专业内容。把488名科级干部根据工作职责与专业学习内容关联度分到相应研讨组。
满满的日程里,上课学的是专家对中央、省委、市委精神的精准解读,下课探讨的是如何科学认识嵩明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问题,每晚研讨的则是怎样更好地投身嵩明发展振兴实践。
“围绕产业发展,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激情,我们细分建立健全机制体制,个人担当以及管理向服务转型三个方向。让每个干部在培训时、研讨时都能找到和自己工作的结合点。”嵩明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培训打破“保险箱”心态,拒绝“佛系”参训。提前布置的“作业”是结业后要交的心得体会,让学员更好地带着问题参训。每晚研讨班里的交流发言则是“随堂考”,发言不能脱离实际工作,也不能只“看病”不“救命”,既要提问题也要讲解决的办法,没想到解决办法的还可以带着问题来研讨,在小组的“头脑风暴”中找寻思路。分组研讨打破日常部门壁垒,建起交流平台,激发全县干部思想活力。
更严格的是,此次培训所有干部提交的心得体会必须贴合嵩明实际、工作实际、群众需求深入思考,不敷衍,不抄袭,不空谈。488篇心得体会经审核评比后,择优在县级媒体、公众号专设的干部论坛上连续刊载,成为干部充电蓄能的新“智库”。
跟上、融入,搭建平台为干部鼓劲增信
在学习中认清“怎么看”、思考“怎么办”,在研讨中谋划“怎么干”。
嵩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蒋益先作为研讨小组长,根据工作职责关联度,他的组员中不仅有县供销社、县市场管理局等涉农单位,还有县人大、县政协这样最了解基层痛点、难点的单位,在交流中的确碰撞出不少好点子。在研讨会结束后一周,几家单位联合起来顺利推进嵩明县产销对接大会召开,在省市绿色农田示范项目上,已有不少高校、企业“认领”部分创建项目。
跟上,融入,更要“跑着学”,在研讨中“长本事”,拿出真招、实招,解决问题打开局面。
庄黎敏是嵩明县科协副主席,培训第一天的动员讲话,就让她的那根弦绷了起来。“围绕8个‘赛道’开展大竞赛,听着案例作对照,我有些如坐针毡。”庄黎敏说。不少人觉得科协是群团组织,存在感不强,工作轻松、压力小。在几天的培训后,庄黎敏不仅刷新了大家对科协工作内容固有的认知,还找到下步工作的方向和突破口:结合杨林镇的永生花、嵩阳街道的永生花、杨桥街道的多肉产业,农技协要深入参与其中,更好推进全县新型农业发展。
碰撞、落实,群策群力“马上就办”
作为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前沿单位,县政务服务管理局是最早行动起来的单位之一,行之有效的措施也让其他单位压力倍增,迎头赶上的气势也更足。
在几天的研讨里,于慧琳和兄弟单位一起就嵩明首设的“办不成事”窗口运行情况,找问题理清单。目前,县政务服务管理局正在草拟“党员开展‘微服务’、行政单位‘微改革’、企业群众晒‘微幸福’打造营商环境‘三微’项目”方案。
在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钱垒的交流发言材料里,不仅有去年嵩明在全市的各项排名,还细化对比了经济质量、要素保障、人才队伍存在的具体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指标数据上的差距,实质上是干部思维与能力的差距。和大家一起直面问题,才能解决问题。”钱垒说。一组组对比分析鞭辟入里,让现场的干部们再次受到思想的冲击。
碰撞、输出、吸收,明确方位才能找准方向,把握大势才能赢得未来。在转变作风提升工作成效上,嵩明走稳了第一步。近期,嵩明县相关部门将认真整理培训期间干部们提出的问题、解决策略,形成专报,交由相关职能部门逐一答复、落实。围绕“一对标、两查摆、四连问”的大讨论目标,嵩明将继续“一围绕、三结合、八深入”的大讨论内容,以“两阶段、三在前、四牵头”的大讨论形式,让讨论成果和阶段性目标任务相联系,将这股思想“冲击波”进行到底。(昆明信息港 昆明日报 记者刘光平 达娃梅朵 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