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新版”劳动课9月上线 高标准下不能流于形式
昆明信息港    05-06 15:33:41

学会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烹饪菜肴,将是今后5-6年级小学生的课程内容了。近日,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年9月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将执行劳动课“新课标”。这意味着,从今年9月开学起,孩子们的课程表里将有重要一课——劳动,每周授课时间不少于1课时。

对此,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可不同的是“新课标”下的劳动课已不像以前只是扫操场、做家务那么简单了。“新课标”将劳动课程内容设置了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同时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比如5-6年级,要做2-3道家常菜,如西红柿炒鸡蛋、煎鸡蛋、炖骨头汤等,还要会设计一顿营养食谱;种植与养护1-2种当地常见的蔬菜、盆栽花草、果树等,或根据区域相关规定,合法合规饲养1-2种常见家畜,如兔、羊等。7-9年级,能用螺丝刀、扳手等工具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的拆卸、清理、维修等,如空调滤网的清洗,饮水机的清洗、消毒,家用电器小故障的判断与维修等;要体验当地常见的种植、养殖等生产劳动,开展组合盆栽、农副产品保鲜与加工、水产养殖、稻田养殖等劳动实践等。照此来看,现今的劳动课可说是按入得厨房、下得田地的标准来制定的,不仅要培养学生成为家务小能手,还得点亮中国人的传统技能:种地加养殖。

实事求是的说,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即便课时得到落实,指望今天的中小学生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学会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而且具有较高水准,显然有不小的难度。但开设劳动课的意义并不只是掌握技能,更重要的还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有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技术进步的当下,人工智能正在大量替代人工劳动,但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是无法培育出健全的人格的,通过劳动课让孩子们自己动起来、干起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才能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益处。

需要提醒的是,既然开设了劳动课,就要把这门课落到实处,想办法开好。不能只“活”在课程表上,被语文、数学、英语等所谓的“正课”所挤占,也不能流于形式,让家长拍视频,成为变相的“家长作业”。要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在每所中小学原则上至少配备1名专任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形成中小学梯次推进、系统衔接,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的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劳动教育可落实、可记录、可追溯、可评价,真真正正让孩子们学到一些劳动技能,形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崇劳动的正确价值观。(昆明信息港首席评论员 周硕 )

编辑:孙红亮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