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昆明 正文
昆明政法机关努力践行“三个工作法”
昆明信息港    05-19 08:16:09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唐丽今年以来,昆明政法机关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践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只争朝夕、奋勇争先,让每项工作都能够实起来、落下去,促进工作作风大转变、工作效能大提升。

践行项目工作法

“以大化小”抓落实

昆明各级政法机关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整改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明确责任主体、进度时限和工作措施,列出清单、挂牌销号,逐条逐项推进落实。

今年年初,嵩明法院提出了今后5年的工作思路。之后,嵩明法院运用“项目工作法”,将宏观“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制定工作任务分解实施方案,将工作重点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部门,挂图作战、挂账销号,做到“定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同样,石林县司法局聚焦招商引资、营商环境、队伍建设、法治建设、平安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扎实开展“当好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梳理2022年的15项重点工作任务,以“项目制”的方式理出责任清单,每月跟进工作推进情况。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虚为实中,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把宏观的“大任务”转化为具体的“小项目”,全力推动各项任务取得实效。

践行一线工作法

沉到一线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

全市政法机关践行一线工作法,带着问题走入基层、带着思考进入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摸准一线实情、发现一线问题、解决一线难题。

4月底,市检察院分成多个小组,联合县(市)区检察院、交管部门,深入一线走访排查快递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全面贯彻落实最高检“七号检察建议”,持续优化寄递行业营商环境,确保寄递安全。

呈贡区司法局整合法律服务所、社区调解组织、社区法律服务员,组建专业性调解队伍,到王家营社区现场办公调处矛盾纠纷,解决“不动产产权证办理”的历史遗留问题。截至5月16日,调解人员已驻社区工作15天,为社区群众调解有关家庭纠纷150件,为卧病在床、无法出门的特殊群众上门服务50多人次。

“一线工作法”推动干部“接地气”,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近日,官渡区人民法院受理某家具公司诉某保险公司财产损失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所涉标的近千万元。承办法官刘建莲与团队成员戴上安全帽,爬上倒塌的墙体及相邻高地查看厂房全貌,逐一勘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涉案8个厂房,确认厂房是否存在坍塌或滑坡等损害情形,为案件事实认定提供参考。该家具公司的负责人为办事法官点赞:“法官从庄严的审判台走进存在安全隐患的厂房,实地勘察尽职尽责。”

“一线工作法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只有坚持身在一线、心到一线,才能真正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

践行典型引路法

以“点”带“面”树典型

昆明政法机关践行“典型引路法”,通过示范引领,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推动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引领各项工作大踏步前进。

以“四中心”融合工作为例,2021年10月,昆明市将西山区定为全市“四中心”融合试点。西山区先行先试,让矛盾纠纷、信访事项、社会治理事务等在融合的“四中心”一个口子进入、一套流程办理、一个“同心圆”闭环,件件有着落。最新数据显示,仅2022年3月至4月,西山区就分流交办非警务警情144起,办结77起,回访当事人满意率达98%。

2022年1月26日,昆明市召开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暨“四中心”融合试点现场推进会。市委政法委组织各县(市)区80多位综治工作相关负责人到西山区观摩,学习借鉴西山区“四中心”融合试点的经验。会上指出,西山区有序推进“四中心”融合,在物理格局融合、制度机制整合、资源力量聚合等方面取得了成效,让全市的“四中心”融合工作有了学习的榜样和开展工作的方向。随后,各县(市)区根据自身实际,抓紧推进“四中心”融合工作。

通过典型引路、先锋开路,昆明政法机关把“一花独放”转变为“百花齐放”,把“盆景”打造成“风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劲合力。

昆明政法机关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树立典型让人心“聚”起来。老百姓的贴心法官杨章亮、优秀公诉人秦云、暖心基层政法干警张忠华、守护春城人民的特警邹路遥、最美调解员程红……昆明政法系统弘扬英模精神,对干警身边可见、可信、可学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激发全市政法干警工作热情。

编辑:张水燕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