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劳学丽 通讯员顾海良 随着露营热度的增高,越来越多人参与到这项户外活动中去,但也有一些人在露营时不注意安全隐患问题,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中。5月22日,昆明宜良县就有6人在露营过程中被困山洞中,最终在当地消防的努力下6人才成功脱险。
5月22日中午14时26分,昆明市宜良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报警称:位于宜良县九乡乡三角洞,6名人员组成的露营团,因下雨河水暴涨,被困于三角洞内,亟待救援。
救援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因河流周围是悬崖峭壁,前方又是河流,被迫堵在了距离洞穴300米左右的河岸边。经进一步了解,洞穴内确认被困6名人员,最大年龄60岁,较为年轻的30岁左右。通过救援人员呼喊,能听见被困人员声音,但不能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与被困人员所处位置水流情况。
“立即把无人机飞起来看一下被困人员位置和水流情况”掌握初步情况后,指挥员开始进行部署。通过无人机侦查,6名人员被困于洞口一浅滩处,正在等待救援。
“我知道在这洞穴的另外一面有个缺口,可以下到洞穴底,我可以带你们从那里下去救援”,这时,一名当地村庄的人员主动提出作为向导,带领救援人员从洞穴上方绕到另外一面进入洞穴内进行救援。得知此情况后,指挥员下令:由3名人员留守河岸边作为安全员,时刻观察上游水流情况,做好安全监控,并及时提醒下游救援人员,其余10名人员携带防坠落部件包、救生衣、绳索等器材跟随向导请前往被困人员地点。
穿过一片丛林后,救援人员来到洞穴缺口处上方的一个平台,但距离洞穴底还有小一段狭窄、陡峭,近乎垂直并且非常湿滑的石壁路。
“队长,这也难走啊,不但陡峭,而且非常滑”,“没办法,难走也得走,时间不等人了”。指挥员下令:救援人员利用绳索在上方固定,延绳索下滑到洞穴底。搭建好固定点后,救援人员下到洞穴底,距离被困人员位置还有100米左右,却再一次被河水隔开。
“队长,你看,这还有车轮印,这表示有车曾涉水开过来,我们也可以涉水过河到对岸”“不行,不行,太危险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的车轮印了,而且现在河水上涨,我们不知道河流底的情况”,这时救援人员在紧张讨论研究着营救方案。
在大家都在沉思冥想救援方案时,对讲机里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队长、队长,上游河水在缓慢的上涨了,你们那边什么情况呢”,这时,上游河岸边的安全员向指挥员报告了河水上涨的情况。救援人员在听到河水有上涨的趋势,现场的气氛不免凝重起来,听到此情况后,指挥员不得已找来竹竿对河水进行试探,再确认河流深度大概有60厘米左右。指挥员下令:“毛军、徐学刚,你俩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系上绳索利用竹竿探着河底涉水过河,其余人员在岸上进行保护,待他们俩安全到达对岸,将绳索固定好,李想再延绳索过去对岸一起救援”。经过绳索搭建、固定,救援人员终于涉水到达被困人员所处位置,经询问,现场被困人员均无人员受伤。
“队长,我们是原路返回,还是重新寻找其他办法出去呢?”“只能原路返回了,毕竟我们走过那条路,较为安全,也没有其他出去的路了,延水路往上游出去肯定不行的”。随后,救援人员为被困的6个人穿戴好救生衣,立即展开救援,通过固定的绳索原路返回,涉水将所有人员护送到洞穴缺口处。
在原路返回途中,到达那狭窄陡峭的石壁路时,又面临另一难题,那条石壁路,由于下过雨后,石壁湿滑,徒手根本不能攀爬上去,救援人员只能利用绳索制作支点,利用全身吊带将6名人员拉上去。待绳索固定完毕后,“马丙翔,将防坠落部件包里的2套全身吊带放下来,毛军、徐学刚,你俩先延绳索爬上去,在上面寻找粗一点的树干固定主绳和安全绳”,指挥员立即下达了救援方案。
“主绳拉好,安全绳做好保护,向上拉”,“慢点、慢点,小心她的腿”“解挂钩,先把挂钩解了”“王志铭,先把救上来的人员护送到上面安全的位置”,营救行动在井然有序中进行着。
经过半个小时的营救,救援人员成功将6名被困人员延那条狭窄而又陡峭的石壁路拉至安全位置。16时57分,救援人员带领6名被困人员穿越丛林,终于将他们护送到安全区域,并乘坐派出所警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