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领到了60000元的分红,这是我第一次分红,真想不到,我一个老农民还能做股东分红,现在的这个日子呀,真是太好了。”刚刚领到合作社分红款的小湾岔江村民普文贵激动地说。
岔江村是南涧县小湾东镇西南部的一个行政村,全村辖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共有600户2373人,居住着彝族、汉族、白族、傣族等7个民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重要建设项目小湾水电站的建设,给小湾各族群众带来了历史性重大发展机遇,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站建成投产后,如何解决电站开发和岔江村移民群众脱贫致富之间的矛盾问题时刻牵动着县镇党委、政府的心。为切实解决电站开发和移民群众脱贫致富之间的矛盾,小湾东镇党委多次与小湾电厂党委协商,深入研究后,探索出“村村有产业、家家有就业、户户有分红”的民族团结进步“岔江模式”。以“企地共建”、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的方式,把服务电站建设与推进地方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成功带动全村各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小湾群民专业合作社承小湾接电厂道路保洁服务
“作为一名合作社理事长,我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诚实守信,只有讲诚实守信用别人才会跟自己做事,才能把合作社一直做下去,”小湾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查国雄说道。
村村有产业
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岔江模式”代表的小湾群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和恒忠无量山乌骨鸡专业合作社,依托小湾电厂支持,通过土地流转,结合移民后期产业扶持等项目,大力发展江边热带水果种植和生态养殖,全力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群民专业合作社在电站绿化恢复区发展沿江热带经济作物种植,打造庄园经济,马鹿塘等3个邻近的移民村也以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加入了热作连片种植,以枇杷园、芒果园、橘子园和软籽石榴园为主的热带水果发展到2000多亩。恒忠专业合作社建成生态猪养殖基地和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基地,采取“带鸡入社”、“委托代养”等方式,带动96户社员发展无量山乌骨鸡养殖,年出栏商品鸡达20余万羽,实现年产值达8500万元以上。在两个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每个村民小组都发展起了乌骨鸡、獭兔等特色养殖业,种植起了热带水果,实现了村村有产业。
家家有就业
2014年以来,小湾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借助华能小湾电厂建在村内的优势,与华能小湾电厂进行长期服务合作,以服务小湾电厂日常运营为基本方式,为电厂提供库区安保、保洁、绿化、零星土建、江面捞漂等劳务服务,帮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家家有就业,每日解决500人次务工就业岗位,户均务工年收入达到1.8万元。合作社成立至今,通过劳务输出,每年稳定增加群众务工收入1750多万元。
户户有分红
小湾群民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小湾电厂捐赠扶持30万元,加上大理州委协调解决40万元和县财政资金补助30万元,共100万元作为股本金,全部用于岔江村600户群众社员折股,岔江附近的龙门村委会130户群众也入股30万元到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社社员。让730户当地各族群众成为了合作社的股东,每年凭股权证每年就可以享受1000元的分红。同时,全镇7个行政村以村集体入股合作社,通过合作股份累计获得分红达17万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南涧县小湾群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社员分红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南涧县小湾东镇探索出的“岔江模式”,增强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发展后劲,闯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天地。在岔江模式的带动下,小湾东镇形成了烤烟、核桃、茶叶、热区果蔬、乌骨鸡、乡村旅游等“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各族群众在共同团结奋斗中,实现了共同繁荣发展。(昆明信息港 记者合宇聪 通讯员杨绍祖 南涧县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