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为推动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民生难题的解决,5月26日,盘龙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转变角色定位,创新监督方式,以“参与者”“助推者”身份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共议水源区民生难题。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区政府分管副区长袁玉松、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水源区街道主要领导参加座谈。
会上,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德对区人大常委会打破惯有做法,将代表建议中反映比较突出的农村供水(15件)、社区办公危房(8件)两个系列问题按类别列为今年重点督办建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并围绕认真做好重点督办建议的办理工作提出了要求。同时,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庆华通报了专题调研发现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及调研收集到的机耕路建设、部分项目工程款未支付到位、道路建设管养、森林防火通道养护以及地质灾害点等问题。
据了解,在今年初召开的区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水源区4个街道人大代表所提建议占到了全部210件建议的47%,所反映问题集中在关乎民生的农村供水、机耕路建设等方面。近期,区人大常委会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结合当前全区开展的“真抓实干 争做排头兵”大讨论大竞赛活动,践行“一线工作法”,转变思维观念、转变角色定位、转变方式方法,深入水源区基层,聚焦水源区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履行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职责,开展“走进水源区,着力破解民生难题”专题调研,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其间,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先后深入三家社区上雷打石村、大哨社区、双玉自来水厂、大哨水厂、竹园村、闸坝水库、者纳海子村、烧灰窑饮水点、龙潭、北岩哨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等地实地了解情况,并分别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走进水源区,着力破解民生难题》专题调研报告。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农村供水资金等方面“碎片化”问题突出、生活用水与生产用水的矛盾难以平衡、工程建设系统性不强、供水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统筹推进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供水运维机制、强化部门联动等方面的建议。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区水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运局、区住建局、区民政局以及水源区街道主要领导围绕各自职能,就如何解决水源区当前的民生问题进行了交流;区政府副区长袁玉松围绕农村饮水安全、社区办公危房、道路建设管养等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思路和方法。
会议强调,水源区保护及相关工作必须坚持底线思维、树立边界意识、确定功能定位、划分层级保护,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街道要从四方面着力推动工作,要强化底线意识,筑牢水源区生态保护防线,切实担负起“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政治责任,深刻理解领会并践行“两山”理念;要在对水源区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的基础上,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科学精细谋划水源区保护与发展的相关规划,实现规划既具操作性、又具长远性;要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和立竿见影的执行力,彻底纠正“等、靠、要”的思想,全面践行“一线工作法”“项目工作法”,查清问题、拿出举措,让水源区居民群众感受到“幸福盘龙”建设的“加速度”;要充分调动水源区居民群众建设幸福家园的积极性,引导村委会、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共同参与水源区问题的解决。
据悉,接下来盘龙区人大常委会还将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主题,持续展开系列化的实地调研工作,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基层一线“解难题、保民生、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