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接地故障主动快速安全处置关键技术及装备的专利技术产品已规模化应用。供图
历经10年产学研合作,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与长沙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共同攻克了配电网接地故障主动快速安全处置的“卡脖子”难题,有效降低了配电网接地故障引发触电和山火风险。
目前,配电网接地故障主动快速安全处置关键技术及装备的专利技术产品已规模化应用于全国近20个省市,并出口海外市场。近3年来,该项目新增销售额约9.7亿元,预计国内外市场容量可达5000亿元。
“这个项目主要解决配电网线路接地故障引发的山火、触电和停电难题。”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刘红文说,该项技术在高压线接地故障瞬间,给电网加一个与电源反相的电压,将故障点电压降低到零,可以消除触电、山火和停电隐患。
事实上,配电网接地故障快速安全处置一直是电网系统长期存在的痛点和难题。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国内外配电网接地故障造成人身伤亡上千人、火灾事故数十起、停电损失达上千亿元。
自2012年起,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开始攻关配电网接地故障感知、消弧与隔离难题,通过理论验证分析以及配电网真型实验验证,最终创建了“故障抑制—负荷转供—故障隔离”的永久性故障快速处置策略,并取得了集理论、技术及装备于一体的系列成果。
刘红文介绍,该项目研发了系列装备,可在200毫秒内将故障点电压降低至300伏以下,故障消弧率从70%提升到100%;接地故障保护能力从1千欧提升到16千欧,攻克了“瞬时故障安全消弧、永久故障快速隔离”的“卡脖子”难题。
在正常运行时,电压源经电阻注入电流,抑制不平衡电压;瞬时故障时,电压源注入反相电压,调控故障点电压低于电弧重燃电压,强迫故障消弧;永久故障时,电压源注入同相电压,增大故障电流,跳闸高阻故障。
截至目前,配电网接地故障主动快速安全处置关键技术及装备获得88项授权发明专利及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其核心专利已获中国、美国、欧盟等授权。项目成果被鉴定为配电网中性点可控电压源柔性接地技术和高阻接地故障实时感知方法,居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大会报告20余次,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刘红文说:“我们先后进行了上万次实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分步进行攻关,直到2018年才把整体技术运用到实际电网运行中。”他表示,该项目成果已许可长沙精科、旭辉电气等企业生产,相关产品进入了批量生产规模化运用阶段。下一步,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将立足云南市场,充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进一步辐射东南亚市场。(昆明日报 记者缪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