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通讯员宋秋敏 自2021年以来,晋宁区宝峰街道勇挑乡村振兴的“重担子”,坚持以党建引领,多部门协调联动,力争打好乡村振兴的“五大战役”。
高位统筹,打好振兴乡村“主动战”。结合“干部回乡规划行动”“万名人才兴万村”“双百”培育工程等乡村振兴热潮,聚焦“一村一品”特色,按照“一村一策”要求,进行村集体经济规划。坚持基层党委政府高位统筹,深入研判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规划。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听取村“两委”干部、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集思广益,激发活力。从“根子”上找问题,盯紧“一把手”,切实把责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充分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建立项目“大数据库”,包括项目工作小组、项目经营管理内容、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实施计划等,从大数据的角度分析,优先推出一批项目参与市级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评审,确保项目实施最大可行性。
定向培养,打好振兴乡村“人才战”。加大人才回引力度。以青年人才为抓手,着眼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厚植优秀青年人才“沃土”,构建优秀青年人才“聚集区”,不断为村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通过专题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转变基层干部的思想观念,增强村干部驾驭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工作能力和经营管理服务水平。大力发挥“农民业校”的主要作用,将专家学者带到村里,将实验室“建”到田间地头,培育一批“新农人”,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科研变现”的成果,全力推动科技兴农。
创新思路,打好振兴乡村“提优战”。支持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充分利用集体资源,通过集体自办、招商引资、能人领办、入股联营等形式,大力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项目,经营所得按股分红。积极发展村级配套服务业,通过经营和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支持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资产,引导将集体土地、园地、水面等资源通过流转方式,停用的旧村委房舍、校舍等集体资产通过重建、出租等方式,获得财产性收入。鼓励和支持地域相邻、资源相近、产业相似的行政村跨地域联动发展相关产业。
各级联动,打好振兴乡村“大会战”。发挥部门优势,协调配合,对信息、资金等资源进行整合。结合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工作,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带来的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宝峰街道作为云南省“一县一业”花卉产业核心区的特色优势,依托地方特色核心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村集体经济发展。根据产业定位给予配套设施建设。比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乡村基础设施等项目中,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重点向薄弱村倾斜。对村企合作开发、投资兴建的项目,优先列入规划,安排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并在支农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建全制度,打好振兴乡村“持久战”。严格执行“村财乡管”制度,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有条件的村可聘请相关财务公司,规范资金和资产管理。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指标年度公开排名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奖励激励办法,在“绩效”上拉档次。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效显著、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党组织、市场经营主体等在精神上鼓励、物质上奖励、工作上支持、组织上重视,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