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组织工作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召开,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组织工作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认真抓好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建设,健全精准科学选人用人机制,着力建设适应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2021年中央组织部反馈云南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民主评议结果,选人用人工作总体评价“好”的比例占95.7%,比2015年上升19.3%。
加强政治建设 深化理论武装
云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正英介绍,10年来,全省组织工作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理论武装,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政治保证。
为锻造忠诚之魂,云南先后出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实施意见、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具体规定、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见等10余个文件;建立健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拥护核心·心向北京”等主题实践活动,筑牢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政治忠诚,自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为筑牢思想之基,云南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常态化开展系列主题培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化转化常态化、走深走心走实,2017年以来已开展两轮“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累计7.6万期,培训655.56万人次;建成3.9万个党建读物学用平台,开展党建读物诵读分享活动122期,2000多万人次参与。
10年来,云南还持续扎紧规矩之笼,严肃抓好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清风正气持续上扬、政治生态向上向好。
突出政治标准 树立鲜明导向
严格选任标准,确保“靠得住”。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核考察办法》《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办法》等政策文件,全链条强化政治把关和党组织领导把关。以蹲点调研、重大专项调研、年度综合调研为抓手,全覆盖开展干部综合调研及分析研判,大力发现选拔正派、干事、干净的干部,每年动态掌握“六个一批”优秀干部1500名左右,及时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
着眼长远发展,确保“选得出”。为确保干部队伍“源头活水”高素质,10年来,新招录县级以下基层公务员占新招录公务员总数的79%,连续6年向清华、北大等重点高校定向招录经济、金融、规划、建设等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824名。为增强干部的政治能力、专业水平,10年来,省级举办各类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1274期次,培训各级干部17.32万人次。
坚持知事识人,确保“用得准”。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云南注重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强边固防等一线考察识别、选拔任用干部,2017年以来共选拔2637名优秀干部进入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县级党政正职中经过脱贫攻坚一线历练的干部占57.4%。
严格管理监督,确保“走得稳”。深入抓好选人用人监督和专项整治,出台《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严格执行“凡提四必”等制度规定,加强日常管理监督,把干部置于党组织有效管理中,2017年至2021年共提醒、函询、诫勉31102人次。
激励担当作为,确保“干得好”。组织温情激发干部热情,10年来,云南制定并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容错纠错办法,出台关心关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一线医护人员等措施62条,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和急难险重一线比拼竞赛、创先争优。
注重政治引领 建优人才生态
10年来,云南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走出了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人才工作创新发展之路。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云南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人才资源开发促进条例,印发2个云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出台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主干文件及100余个配套政策,构建起科学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务实管用的人才引育机制、公平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让人才有为有位。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引进途径方面,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编制云南省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同频共振。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人才资源总量达566.35万人,与2012年底相比增加209.2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204人入选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7名高层次人才成功当选“两院”院士,在滇“两院”院士达13人,居西部地区前列。
为培育宜业宜居的优质人才生态,云南持续加大人力资本财政投入,优化人才环境、提升服务人才质效,集聚优秀人才在云岭大地建功立业。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达到3058.97亿元,比2012年增加1306.07亿元。(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