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东塔湖风光
初夏,绿色正如一股清流,在大姚县的公园湖泊、大街小巷如波浪般无尽蔓延,抚摸着大姚的一草一木,净化着大姚的每一个角落。绿色是城市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近年来,大姚县始终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2020年,大姚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蓝天碧水成就候鸟天堂
永丰湖畔,成群的大型水禽钳嘴鹳嬉戏漫步、捕鱼捉虾;蜻蛉湖边,盘旋湖心小岛上空的白鹭时而自由伸展翅膀,时而停落树梢晒着太阳;东塔湖公园、白塔湖公园,斑嘴鸭、赤麻鸭、黄头鹡鸰、马岛戴胜……各种各样的野生鸟类随处可见,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了摄影爱好者镜头里难得的灵动一幕。“这些年环境越来越好,来栖息的鸟类也越来越多,我每周有空都要来湖边公园观鸟摄影。”摄影爱好者徐先生说。环境优美、野生鸟类逐年增加,是大姚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一面镜子。
在开展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大姚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提出建设“全国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连续3年保持稳定,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互促共进、良性循环的新路子。“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目之所及满眼皆绿,空气里都透着清爽的味道。”市民金女士说。
绿色屏障“修”出最美生态
据统计,大姚县境内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秃杉和云南省保护植物苦樱桃,国家Ⅱ级保护鸟类苍鹰、雀鹰,国家Ⅱ级保护哺乳动物猕猴、熊猴、黑熊以及多种两栖类动物和爬行类动物。多年来,大姚县成立发改、生态环保、公安等多个部门为成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导小组,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与预警体系,并在全县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此外,还在境内大、小百草岭山系区域的桂花镇等5个山区乡镇设立县级自然保护区,加大全县464万亩森林资源管护,每年兑付170.93万亩的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29亿元,投入6.95亿元资金建设森林公园、林业生态保护等项目,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广袤的森林、较好的植被,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了条件,绿色生态成了万物共生的坚强保护屏障。
绿色经济夯实金山银山
近年来,大姚县着力发展以核桃、花椒、板栗、华山松、蚕桑和蔬菜为支撑的绿色农业和以新能源产业为依托的绿色工业,实现了产业经济由“腾笼换鸟”向“凤凰涅槃”转变。在云南省“一县一业”(核桃)特色县的基础上,以生态建设为主线,坚持核桃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品牌化打造,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高原特色经济林产业;持之以恒抓好花椒、优质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好“绿色食品牌”,全县绿色产业面积近400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5%;建成投产南山坝第一期年产2万吨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生产线,58个光伏扶贫发电项目,开发的水电装机量达20万千瓦,太阳能、风能规划装机量达100万千瓦,成为全国首批命名的“绿色能源示范县”;以石羊古镇、“彝州屋脊”百草岭、三潭景区、昙华山景区为重点培育生态旅游项目,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曾经贫瘠的土地、自然资源现在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云南楚雄网 通讯员朱晓茜 李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