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科考团队圆满完成了保山市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第二次野外综合科考,当回收整理红外相机图片资料时,意外发现一种体羽布满灰色眼状斑的奇特鸟类动物。经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正高级工程师邓晓保鉴定,确定为鸡形目雉科角雉属动物红腹角雉。该物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近危物种。在龙陵是首次拍到。
从捕捉到画面里可以看到红腹角雉的真实瞬间,有的独自行走于竹林丛中,边走边东张西望,窥视着周围环境的动静;有的结伴而行,在草地上自由觅食,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馈赠;有的在原始森林空地上来回踩着鸡步,展示着五彩斑斓的体羽……一幅幅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面正在这里上演。
红腹角雉生性机警、胆子小,很难监测到它的踪影。 令人意外的是,中科院科考队动物组在整理分析设置在龙陵小黑山红外相机图片资料时发现,在短短9个月(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时间里,红外相机在多地点、多时段、多次监测(拍)到红腹角雉的活动踪影。共拍到红腹角雉图片80多张。“此次红腹角雉频频现身龙陵小黑山保护区,既说明这里分布有一定数量的红腹角雉,又反映出这里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持续变好,适宜红腹角雉等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邓晓保说。更让人惊喜的是,本次联合科考还在该保护区监测到菲氏叶猴、短尾猴、黑熊等18种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红腹角雉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近危(NT)物种。红腹角雉主要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尤其喜欢居住长流水的沟谷、山涧及较潮湿悬崖下的常绿阔叶林、丛生灌木林、竹林等地方,以植物嫩叶、幼芽、嫩枝、花絮、果实、种子和昆虫等为食。(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通讯员 郁云江 尹纯助 杨荣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