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云南将在2035年底实现所有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昆明信息港    06-21 21:23:36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王奕然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云南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全省将确保20%、争取3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到2030年底,争取全省不低于70%的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到2035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创新的方式,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按照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空间布局和常住人口规模编制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中小学校建设标准,预留足够的义务教育学校用地。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全面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大校额,推动实现学校办学条件和班额、校额达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有效途径,努力推动实现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

充分发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优势和优质品牌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以教师科学配置为基础、教学质量为核心、教育评价为牵引。建立健全县域内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完善“优质学校+薄弱学校”、“优质学校+新建学校”帮扶机制。

《实施方案》要求,要完善各项机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充分利用云南省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动态管理系统、政府救助平台等,认真落实控辍保学服务管理工作确保辍学学生“劝得回”。健全普职融合等安置保学和应助尽助救助机制,确保劝返学生稳得住、有出路。健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提升学校吸引力,确保劝返学生“学得好”。

深入推进“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加快推进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或以政府购买民办学位方式入学就读。同时,还要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健全面向视力、听力、智力障碍和孤独症等各类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机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加大对残疾学生资助力度。

为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方案》指出,要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实施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智能化改造,普及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实训室、智能图书馆等智能学习空间和学习终端。探索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提升区域间、城乡间以及校际间的教学管理水平。

坚持“五育”并举。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辅导;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深度、全员参与;注重课堂向课外延伸、教学向教育拓展,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

《实施方案》提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加快推动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深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按照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以及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等核心指标。持续加大思政、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特殊教育等紧缺教师的配备和培养力度。

此外,还将实施“万名校长培训计划”、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小规模学校(教学点)教师、小学全科教师和“三科”统编教材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中小学10%公用经费用于教师培训的政策;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评价教师素质的第一标准。

编辑:昝娟娟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