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黄彩英 6月21日,记者从《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全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在云南落地生根,实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的阶段性目标,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了《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排头兵规划》)。
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和重大职责。但对标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全省在高质量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环境治理能力和生态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亟需立足差距补短板、倒排时间抢进度,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取得更新进展、更大突破。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兰骏介绍,按照《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的“到2025年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到2035年全面建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目标要求,《排头兵规划》进一步细化提出:“十四五”时期,我省要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以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统领,补短板、树典型、创模式、推机制,推动实现绿美云南建设取得新成就、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达到新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新改善、生态安全得到新巩固、生态文明制度实现新突破、生态价值观念实现新提升共六个方面的主要目标,设置了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生态安全、低碳生活4大类别共23项具体指标。
争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排头兵。围绕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利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争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排头兵。围绕建立健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强化环境责任目标的硬约束,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突出重点实施一批标志性战役,提升固废危废风险管控处置水平。
争当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持续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推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政策制度,营造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氛围,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彰显云南生物多样性优势。
争当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排头兵。围绕全面构建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广泛推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强化生物安全保障,增强重点区域生态功能,增值生态资产,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保障国土生态安全。
争当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排头兵。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切实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围绕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彰显云南特色的新时代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和行为准则,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共同支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力量,打牢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思想基础。
争当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排头兵。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现代化治理体系,构建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