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盘龙区因地制宜引进龙头企业 让产业发展成为水源区乡村振兴“活水源”
昆明信息港    06-23 10:50:03

昆明信息港 记者李红鸾 6月21日,10余家省市新闻媒体记者走进盘龙区滇源街道,探访滇源街道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走进盘龙区滇源街道的广袤山地田野间,从中所村的村边望过去,成片成片的大棚及露天菜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时下,生菜、奶白菜、香菜、西兰花、大西红柿各种有机蔬菜瓜果处处透着清甜,待人采摘,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近年来,盘龙区滇源街道在因地制宜引进龙头企业上做出了有益探索,在“产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引进有机农业企业芸岭鲜生及以中国传统手工竹编、藤编、篾编为主的云南择藤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企业,让产业发展成为水源区乡村振兴“活水源”,聚焦聚力“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新篇章。

走进滇源街道的中所村,以往宁静的小村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如今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蔬菜盒马村,随着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成型,每天都有发往全国各地的运菜专车来来往往,村庄与外界的经济动脉畅通无阻。

2016年,盘龙区滇源街道引进有机农业的龙头企业芸岭鲜生,芸岭鲜生作为中国规模化生态有机农业的领先企业,在基地选址上有着严格的标准,而作为昆明市饮用水源保护核心区,盘龙区滇源街道通过退耕还林等多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竭力守护洁净水源。水源保护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发展经济必须走绿色路线,2008年开始,滇源街道在村里种菜严禁使用农药、化肥、激素,养了一方水土,也为生态企业芸岭鲜生的入驻提供了保障。


优质的土地和优质的水源保障了优质的蔬菜,盒马云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盒马村的牌子立在云岭鲜生基地内,目前,这里有机土地认证总面积超过1万亩。这些蔬菜生在高原,山上有几个千年古潭,当地人称为龙潭,蔬菜是“喝”古潭水长大的。这里还位于二级水源保护区,水源地与有机蔬菜耕地咫尺之隔,耕种人员常与娃娃鱼、金线鲃、白鹭、鸬鹚等保护动物为伴。自2018年开始,盒马鲜生与芸岭鲜生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芸岭鲜生源源不断地向盒马鲜生输送意大利生菜、罗马生菜、西芹、奶白菜等有机蔬菜。今年5月,全国最大、云南首个“盒马村”落户滇源街道。芸岭鲜生的供应率占盒马鲜生的78%左右,这个有机蔬菜“盒马村”,目前已形成完善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每天都有发往全国各地的运菜专车。


正蓬勃生长的有机蔬菜不光是盒马村的管理方——芸岭鲜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希望,同时也是村民们的新盼头。每天,返乡青年段以鸿都要在蔬菜基地走上几遭,尽管被日头晒得黝黑,他仍然兴致高昂。

段以鸿是盒马村的机械维修组组长,大学毕业后,段以鸿在千里之外的南京奋斗了十多年,3年前,听说家乡做起了新型农业,惦记妻儿,他也回到了家乡。返乡后的段以鸿,收入翻了两倍,同样是大专毕业的妻子,也在盒马村里当上了生产主管,夫妻俩月收入合计一万多,日子过得红火起来了。“现在,我和我媳妇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家里也盖起了小洋楼,我们还买了代步车,陪伴老人照顾小孩两不误”面对记者的镜头,段以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产业兴则人才兴,近年来,随着家乡的发展,回家乡的年轻人更多了,种地也从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更重要的,很多人月收入比以前翻了两倍。从业者的平均年龄,也比以前年轻了20岁。


段以鸿所在的中所村,有2600多人,现在,有400多人投入到有机菜种植和加工链条,占了全村登记人口的六分之一。在招聘网站上,芸岭鲜生招聘的种植技术工、植保技术员、质量管理员、物流专员……月薪都在5000至7000元之间。芸岭鲜生正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年轻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在田间地头涌动。

目前,盘龙区滇源街道除了引进有机农业的龙头企业芸岭鲜生外,街道还引进了以中国传统手工竹编、藤编、篾编为主云南择藤文化创意公司加工基地,厂里的工人均是就近吸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工厂开办之前,他们大多靠种植、打零工为生,收入较低且不稳定。如今,通过盘龙区就业局、盘龙区滇源街道办事处和云南择藤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村民们不但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望,水源保护区也逐步走上了以“竹”产业为先导的绿色发展之路。如今,云南择藤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滇源工厂吸纳47名村民为固定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数量亦在增长,“培训一人、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在这里多点开花。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支点。芸岭鲜生和择藤公司等企业的引入和成长,让滇源人民看到了更多致富的希望。既要保护好水源, 也要实现乡村振兴。盘龙区立足产业发展,着力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上做足文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真正让产业发展成为水源区乡村振兴“活水源“。

编辑:劳学丽    责任编辑:徐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