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上级关于防汛抗洪工作系列指示精神,有效应对汛期形势,近日,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第二前进指挥组带常规分队深入晋宁区柴河水库开展野外驻训活动,模拟实战环境开展课题训练,战高温斗酷暑磨砺顽强意志,下江河闯激流锤炼救援本领,未雨绸缪打好防汛抗洪主动仗。
突出一个“真”字,全陌生水域励精兵
队伍在长期固定的环境下进行训练,就会变得“熟能生巧”,问题难以暴露出来,看似成绩斐然,一旦到了陌生的灾情现场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支队着眼下步全域机动的现实考量,主动走出“舒适区”,以拉动演练的形式把队伍集结到柴河水库,在无水无电的陌生山区开展驻训活动,全程贯彻实战化标准。
一到驻训场,全队就在舟车劳顿身心俱疲和不熟悉水域环境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摸底考核,模拟实战情景检验队伍水域救援能力,无论是人员受困舟艇救援还是活饵救援,每个科目设置都逼真到防不胜防,问题短板在驻训伊始就一一暴露,让驻训队伍看到了自身训练水平与实战要求的差距,从盲目自信自以为是走向虚怀若谷求知若渴。
昆明大队石林中队中队长崔春刚感叹:“没想到此次驻训不是先安顿下来等环境熟悉了再训练,而是直接拉到水库边进行考核摸底,之前在石林密枝水库训练时,舟艇下水点场地是平整过的、水深是测量好的、周边的水草渔网是清理完的,到这里是一点准备没有,从一开始水域情况不明不知道从哪里下水,到后来舟艇开进途中被渔网缠绕,回想起来真是步步惊心始料未及,下一步我们会认真总结,把实际救援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预想全,紧贴实战带着思考上训练场。”
贯彻一个“难”字,多课题攻关提质效
“前方有落水人员,请同志们立刻登舟救援”“橡皮艇发生侧翻,迅速翻舟自救”“按坐标点开进,按V字编队行进”……一组组情况接踵而至、一声声号令紧锣密鼓、一个个行动险象环生,无疑给指战员生理和心理都带来极大挑战。
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王亚荣介绍:“水域救援训练是一项突发性强、时间紧迫、技术要求高、救援难度大、危险性高的救援项目,让参训人员多拿几次‘烫手的山芋’,多做几次‘热锅上的蚂蚁’,为的就是解决好欠缺临水操作经验、缺乏安全意识等一系列难点问题,进一步促进理论向能力转化,使参训人员逐渐适应水域救援环境,达到熟练掌握水域救援技能的目的。”
野外驻训环境艰苦、天气多变,但恶劣的环境正是百炼成钢的最好淬火石,惟有克服太阳暴晒、蚊虫叮咬等诸多不利因素,把重难点课目逐一攻克,方可在百姓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平时游泳训练通常都是在游泳馆内进行,本次驻训来到野外天然水域,没有一眼望到底的清澈池水,看不清水中情况,弄不准水的深浅,奔涌而来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对游泳技术不娴熟的指战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昆明大队禄劝中队消防员杨丹感慨:“在野外水域中训练,呼吸节奏容易乱,泳姿施展不开,与平时在泳池完全不一样,真是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我们一定会抓住驻训有利契机,刻苦训练,熟练掌握水域救援技能。”
紧盯一个“实”字,纯实战背景联演训
洪涝灾害社会影响面广,需要调动的力量多,救援行动往往需要多支救援队伍合力攻坚,较大灾害面前孤军作战的情况比较少,支队结合救援实际,按照演练融合化的要求,以晋宁区发生洪涝灾害为背景,联合晋宁区六街应急处置分队进行联演联训。
训练过程中,常规分队采取现场演示、提示引导、分步练习的方式,为地方应急处置分队传授“舟艇驾驶、动力艇OSZ绕标、向心力救援”等舟艇救援技术,既体现了森林消防队伍国家队主力军的地位作用,又提高了配属力量的应急联动能力和水域救援技术,强化了应急管理各部门“一家人”“一盘棋”意识。
演练时,森林消防队伍侧重灾情判断、水域实操和搜索解救失联被困人员,地方应急处置分队侧重于向导指引、跟进转运被困人员和搭设灾民安置点,两支队伍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发挥了救援最佳效能。
支队还邀请专业水域救援教练现场教学队形变换、团队漂流、活饵救援等难点课目,引来“他山之石”攻破训练中的疑难杂症,规范水域训练组训流程,明确安全注意事项。
下一步,支队将以此次野外驻训为契机,按照防大汛、救大灾、抢大险的标准,积极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准备工作,从严从难开展训练,全面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昆明信息港 记者江枫 通讯员李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