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正文
七一特别策划|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
云报客户端    07-01 10:11:17

又一个七月来临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1个年头

无数共产党人汇聚在信仰的旗帜下

不求显达于世、不求暂得于己

为了理想信念前仆后继、舍生取义

走过千山万水

他们仍怀赤子之心

在他们身上

我们看到

红色基因自觉传承

初心本色更加鲜亮

立命为生民

奋斗为共富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

1

code_ynrb29adf3b1-fa54-42c9-823e-42dc1e6d5644

1934年,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不幸被俘。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文稿。“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2

code_ynrb93f9d701-0629-492b-b4cc-5b69a3b6e7d5

上世纪60年代,时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沙治水、种泡桐,最后不幸因病逝世,年仅42岁。但他用生命铸就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

3

code_ynrb6e2aa77a-20db-4e49-b903-4f11c1630843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1950年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到祖国。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code_ynrbbcfb9cb8-2509-436a-ac4c-d7362e884567

钱学森被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55年10月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一直致力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领导科研团队独立自主的搞出导弹、发射卫星,并对中国航天事业做了系统性规划。因其卓著贡献,1991年,国家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code_ynrb1c13a7b9-a188-42f0-97e4-55b06a991506

50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枚实用氢弹试验成功,中国拥有了真正可以作战的氢弹核武器。这背后的人叫于敏。他的名字曾是国家最高机密,他带领团队隐姓埋名28年,为国铸核盾、卫和平。他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实现了氢弹突破和武器化。

4

code_ynrb0f0ca491-38b7-4a7b-bf50-95f0c4c87c8f

在职期间,杨善洲带领干部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推广科学种田、开展多种经营、兴修水利设施,使原本缺粮的保山成为“滇西粮仓”。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践行“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卷起铺盖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22年,把5.6万亩荒山变成绿洲,并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

5

code_ynrb52204ff1-059b-4e2e-a76e-c80ad730a4e4

张桂梅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语气铿锵且有力,目光慈悲而坚定。有学生和张桂梅说:“我上大学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入党,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华坪女高在学生心中深埋一颗颗红色种子,帮她们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6

code_ynrb068a4476-c02b-4df2-b2a9-60f16fbfe03e

朱有勇,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在60岁那年,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决定——离开熟悉的校园和实验室,加入扶贫大军。在云南一个深度贫困的山村,他换上迷彩服,扛起锄头,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院士扶贫”不是口号、噱头,更不是走马观花,朱有勇一年中有100多天住在村里,而且几乎天天长在土地里,一干就是整整4年。

code_ynrbe9d0146f-f41f-4034-8836-8f62391ea683

杜富国,是南部战区陆军扫雷排爆大队二队二中队四级军士长。在2018年的一次扫雷行动中,他为保护战友身受重伤,永远地失去了双手和双眼。受伤后杜富国做了多次手术,全身留下近70处伤疤,但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和昂扬状态,坚持每天练习播音,先后赴北京大学等军地单位宣讲30余次,讲述强军故事,激励更多新时代追梦人奋勇前行。

code_ynrbb13c435c-946a-4534-af8b-de92f71412e1

2020年6月15日,加勒万河谷事件中,祁发宝血染河谷身负重伤,陈祥榕、陈红军、肖思远、王焯冉壮烈牺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传遍中华大地。卫国戍边英雄牺牲两周年,致敬英雄!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在新的征程上

回望过往、眺望前方

让我们意气风发

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编辑:洪俊杰    责任编辑:钱嘉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