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帮扶车间!我从2018年就进入老街基白酒加工车间,月工资3000元,公司每年还订单收购我家养殖的1000只大鹅,每年收入4万元,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说起“帮扶车间”,肇州县肇州镇安村新立一屯农户李清文不停夸着。
李清文上有年迈多病的父母,几年前妻子又遭遇车祸,让这个贫困家庭雪上加霜。大庆老街基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为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于2016年成立了肇州县老街基扶贫车间,了解李清文家的情况后,老街基扶贫车间迅速展开帮扶。和李清文一样走进老街基帮扶车间的脱贫户就有23人。
“全市现有就业帮扶车间24家,包括种植业13个、养殖业4个、农产品加工5个、其他类2个,吸纳农村人口就业1335人次。”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乡村振兴局在拓展就业帮扶载体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企业政策的落实,对落实每吸纳1名脱人口就业,农户家庭收入计算周期内累计支付劳动报酬不低于当年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监测范围的,督查相关县区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2020年以来,全市24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326人,相关企业累计获得就业补助资金落实奖励补贴总额9.05万元。
林甸县东升绿化养护公司帮扶车间,产业类型为人力资源外包,通过绿化养护解决村民劳务输出难题,并为务工村民全部上意外保险,带动村民增收。从2018年起,该帮扶车间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用工量稳定增加,人均收入逐渐攀升,用工从2018年的77人增加到2020年的90人,人均收入增收从1.2万元涨至1.5万元。2022年预计可带动就业120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6人。
在杜尔伯特县克尔台乡,扎郎格村党支部领办的众烁菌业有限公司也是帮扶车间的一个典型代表。克尔台乡抓住产业帮扶这个“牛鼻子”,利用废弃地发展食用菌产业,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11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达到每年4万元,鼓起了贫困群众“钱袋子”,壮大了村集体“硬实力”。从2019年起步,通过“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克尔台乡扎朗格村帮扶车间逐渐壮大,如今已生产菌棒75万袋,实现效益185万元,每年安置脱贫户就业达到10余户,每年人均增收4000元。
24个帮扶车间,每个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据介绍,我市全力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与建设,千方百计帮扶脱贫户和监测户实现稳定增收,严防致贫返贫情况发生。市乡村振兴局通过组织招聘大集,为有劳动能力人群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常态化对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劳动力进行岗位推荐;坚持因企施策、因人施策、因地施策,打造“厂房式”、“居家式”、“基地式”就业帮扶车间,帮助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劳动力与企业实现“点对点”对接;拓展帮扶车间吸纳就业载体功能,延续提高支持帮扶车间等各类就业载体的各项优惠政策,稳定提升脱贫户、监测户就地就近就业;会同人社部门组织工作人员下沉至各乡镇,逐村逐户摸排,建立健全已脱贫人口及边缘人口预警信息网,精确实施就业援助;构建“线上培训”服务平台,发挥各类企业尤其是帮扶车间产业优势,探索企业、帮扶车间通过以工代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定向性、定岗式技能培训,实现企业用工和劳动者精准对接。
“我们将持续推进帮扶车间认定、深入挖掘本地特色热销产品、建立双向互赢巩固提升机制等,让帮扶车间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让更多企业加入帮扶车间,全力支持帮扶车间做大做强,吸纳更多脱贫群众、村民等实现就近集中就业,让大庆村民的富裕路越走越宽。(大庆日报社全媒体 记者崔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