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 正文
看今“昭” 乌蒙大地沧桑巨变
昆明信息港    07-07 07:43:29

7月6日,“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发布会在海埂会堂举行,昭通市委、市政府负责人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

群众生活

实现“贫困变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昭通市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昭通市在乌蒙大地打响一场场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硬仗,脱贫任务全面完成。全市10个贫困县1235个贫困村,185.07万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序列,230万群众彻底告别不安全住房,251.48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不到千元到突破万元,实现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巨大转变。易地搬迁一步跨越,建成集中安置点373个,全市35.47万易地搬迁群众一步实现进城入镇,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社会事业实现“薄弱到加强”的历史性进步。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新增学校101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63.93、36.43、42.35个百分点;新增医疗卫生机构435家,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即将正式运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50万人以上,20万水电移民全面开启新生活。

经济实力

实现“滞后到跨越”的历史性提升

地区生产总值连跨9个百亿元台阶,年均增长9.2%,达到1462亿元,是2012年的2.5倍;人均GDP由11412元增加到28932元;累计完成投资8027亿元,是前60年累计投资的4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6394元、3897元增加到33830元、12500元,收入比从4.2∶1缩小到2.7∶1,经济实力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产业加快绿色转型,三大巨型电站建成投运助推昭通成为全国西电东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工业增加值较2012年实现翻番。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正在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从无到有,“智慧+”业态正在不断丰富。

生态环境

实现“脆弱到宜人”的历史性逆转

昭通市以大保护、大修复、大治理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393条大小河流保持清水出昭通;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22万亩、营造林5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7.8%;自然保护区由8个增加到23个,面积增加68.7万亩,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生态文明示范县4个;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达99%以上,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为抬头可见的生态成果。

昭通全市建成区面积新增3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5%增至40.5%,改造棚户区7.2万套、老旧小区519个,建成绿地4972公顷,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县城3个、省级美丽县城3个,城市颜值不断提升。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8.5%。

综合交通

实现“天堑变通途”的历史性飞跃

昭通市累计完成“五网”基础设施投资5000亿元以上,是前10年的6倍左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135公里增至896公里,打通11个出滇、入川、进黔高速通道,实现除永善县外县县通高速;成贵高铁把革命老区带入发展快车道,渝昆高铁正在建设;昭通机场11条航线架通了与京津冀等重要区域的“空中走廊”,新机场正加快建设;水富港跃升为千万吨级枢纽港口,3000吨级船舶可从水富港直达上海,昭通正成为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建成骨干水源工程29件,电力装机容量从425万千瓦时增至近2000万千瓦时,居全省第一。(昆明日报 记者李丹丹


编辑:合宇聪    责任编辑:孙红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