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区园区 正文
晋宁区迎难而上破难题 集体经济倍增长
昆明信息港    07-12 16:12:38

甸头村委会位于晋宁区二街镇,距镇政府驻地二街2公里,面积24.06平方公里,辖甸头村(一、二村民小组)、马脚村、东冲村三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649户,2225人,甸头村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有党员114人。近年来,甸头村4个村民小组始终以水稻、玉米、大豆、烤烟等传统农作物为主,水果、蔬菜为部分规模性种植,农产品经济价值低,收益不高。矿产资源因国家自然资源规划等原因未能给村子带来经济收益,广袤的森林资源也不能开发利用。因发展资源和瓶颈限制,村集体经济一直未突破10万元,2021年村“两委”换届后,甸头村党组织带领党员群众不断破解难题,探索出“引摊入市”“包山拾菌”“公司运营”“盘活资源”四种壮大集体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突破60万元。

抢占区位优势,破解土地收益低“难题”。2008年,二街工业园区立项实施,众多企业入驻二街,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二街镇各项产业的发展,甸头村大部分村民就近到附近企业就业,部分闲置土地出租收益较低。为破解这一难题,村“两委”换届后,甸头村党总支深入分析研判,利用马脚村距离园区企业较近的区位优势,和园区企业用工较多、企业职工生活圈配套不健全等现实情况,在马脚村实施“引摊入市”工程,引入了早餐店、宵夜摊等不同项目,一方面给园区企业职工提供了生活便利,一方面壮大了集体经济,截止目前,“引摊入市”壮大集体经济项目收益突破10万元。

探索资源发包,破解山林无产值“难题”。近年来,甸头村党总支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辖区山林植被茂密,物产丰富,盛产干巴菌、青头菌等野生菌类。在生态大保护、环境大美化的前提下,村党组织探索出一条“包山拾菌”的发展路子。2021年成功发包山林1万余亩,集体经济创收31万元。同时,根据每年7-9月份野生菌大量上市的季节特性,甸头村还尝试打造农旅融合产业,辐射带动了3家农家乐,2处水果采摘体验场所,旅游经济创收突破10万元。

运营集体公司,破解劳动力统筹“难题”。由于历史思维的局限性,村民把闲置土地出租给外来租户发展花卉、蔬菜种植,土地出租年限较长,村集体无法整合资源发展优质、规模化的特色农业项目。同时,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到园区企业打工,一部分农村闲置劳动力无经济来源。在难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村劳动力统筹较难的背景下,村党组织外出学习取经,不断分析、谋划自身发展定位,确定了以服务型产业为主的集体经济发展定位和思路,决定成立公司开展经营活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21年5月,甸头村委会经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由村委会全资成立云南强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公司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发展以人力资源服务、货物运输、卫生保洁、工程施工为主的业务,探索以服务型产业为主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思路,公司先后承接二街河河道保洁、二街河河道清淤、二街河河堤修复等项目,一方面整合统筹了农村劳动力,为周边企业提供劳务服务100余人次,另一方面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年通过公司运营集体经济创收突破10万元。公司经营收益按一个自然年为结算周期,预留公司收益总额的30%为次年度经营费用,70%转入村委会作为集体经济收入。人员补贴发放原则为直接参与公司经营过程且经营项目发生期间,每人每天不超过50元补贴,以实际考勤为准,每人每月发放100元交通补助,未发生生产经营活动不发放补贴。公司财务聘请第三方公司代理记账,每季度汇总账务报联系点、农经站审查。

出租代管土地,破解资源未盘活“难题”。2008年以来,工业园区入驻二街,完成征地、土地统一规划使用后,甸头村有200多亩闲置土地由镇政府进行代管。多年来,闲置土地未开发利用,致使乱倒垃圾、倒烂菜叶、环境脏乱差的现象较为突出。2021年甸头村党组织主动作为,利用村规民约、“红黑榜”建设等方式,结合“雪亮工程”等智慧化手段,积极治理辖区闲置土地环境卫生,土地周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党组织与镇政府达成协议,以村集体为单位盘活、出租闲置土地,实现集体创收11万元。

如今的甸头村党组织发展势头强劲,村组干部不等、不看、不靠,敢闯、敢拼、敢干,在甸头村壮大集体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打破层层壁垒,破解发展瓶颈,2021年村集体经济实现6倍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9万元,群众幸福指数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供稿:孙晓婷 )


编辑:薛江涛    责任编辑:杨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