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原创 正文
【昆港时评】以“智慧旅游”助力云南文旅强势“出圈”
昆明信息港    07-26 11:16:00

“中国一半的人都在云南。”这个夏天,云南因旅游强劲复苏刷屏火爆出圈,更是引发网民聚焦。

“想去吃特色美食”“好期待,想看云南的美景”“云南的风是凉的”“熟悉的云南又回来了”……一句句点赞,一张张笑颜,无不透露出网民对云南的向往。

如何在人们旅游需求和安全游览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在保障出行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考验着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智慧。

7月以来,全国各地频发高温预警,避暑纳凉成为众多游客暑期的首要选择,气温常年在20℃左右的云南,近一周机票预订量增2倍,昆明跃升机票热门目的地第二……种种回暖迹象,让受疫情影响较为明显和直接的旅游业看到了希望,但也带来不小的管理压力。

铁路客流稳步增长,目前已迎来客流高峰,单日最高达30.3万人次,环比增长83%。大量游客在景区排队、聚集,不仅影响出游体验,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一情况,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采取增开列车、重联运行等方式,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仅大理方向每天开行列车数量就超过70对。截至22日,旅客发送量达490万人次,日均23.3万人次。

新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发力方向。近年来,随着智慧旅游的推广,国内景区积极拥抱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管理水平总体得到明显提升。目前,云南整体上逐步实现了让“行”更便捷、让“游”更自由,让“购”更放心、让“服务”更到位等目标,游客旅游体验更加“自由自在”政府管理服务“无处不在”。

刷脸入园、智能识景、噪音监测、安防建设……漫步在云南的多个景点,科技元素注入的智慧旅游在诸多方面已经“显现威力”,动动手指即可预定景区门票,一部手机就能观看景区慢直播,遇到问题通过后台即可调度人员进行处理……这样智慧便捷的景区,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慵懒随性”地奔赴心中的诗和远方。

疫情放慢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和节奏,但旅游需求并没有消失。旅游业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没有变,旅游消费升级的趋势也没有变。疫情过后,旅游业的复苏不应是简单的重新开门纳客,而是要更加准确地把握人们的消费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需两端发力,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心、舒心的出游环境,从而激发文旅消费更大潜力和活力,让更多人在旅游中享受美好生活。(昆明信息港评论员 陈颖)

编辑:周硕    责任编辑:袁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