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跟隔壁邻居西林县伙伴关系可好了,自组建联合党支部以来,大家一起活动,一起抗击疫情,一起发展产业,大家走动更勤了,心更近了,生活更幸福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坝美镇洛里村委会那力村小组党支部书记黄友才发自内心地为滇桂跨省联建点赞。
广南县组织滇桂跨省区“三化”全域化党建交流
广南县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有6个乡镇16个村委会52个村小组与广西西林县4个乡镇16个村委会22个屯接边。从早些年整合教育资源,解决双边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难题,到建立医疗卫生合作协调机制,让辖区群众生病及时就医、费用就近报销;从双边群众山林地界纠纷难调处,到探索建立解决跨省区纠纷矛盾和治安防控机制……近年来,广南县与西林县通过在接边区域进行党建阵地共建、发展规划共商、公共资源共享、基层治理共治、乡村人才共培等方式,签订跨省区党组织联建合作协议,实现了接边乡镇、行政村联建党组织全覆盖,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能。
“我们经常和西林县土黄村的干部群众一起开会商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方面的事情,大家一起分享经验、解决难题,感觉就像家人一样。”谈起跨省联建,底先村党委书记韦云感触颇深。自开展党组织联建以来,广南县在与西林县接边的区域建立了3个跨省区乡镇联合党工委、12个跨省区行政村联合党总支部,并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进行结对帮扶,开展志愿服务,相互借鉴双方基层党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依托“智慧党建”等平台,组织双边党员共同学习,并组织农、林、畜牧等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技知培训。目前,共开展各类交流活动1000余场次,技术培训500余场次,惠及两省党员群众2万余人。
滇桂跨省区联合党组织开展技术培训
立足当地村情民情,联合党组织以“党组织+党员群众+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组织双边党员干部共同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产业规模。“联合党支部给我们搭建起平台,党员带着我们干,教我们技术、为我们找销路,现在的橘子挂果没多久就有人来订购了。”广南县坝美镇堂上村委会下里蒙村小组村民张传忠聊起产业合作发展之路,笑得合不拢嘴。据介绍,通过组织引导、党员带头,联合党组织采取“一帮一、多帮一”的跨区域结对帮扶方式,在资金、技术、信息、物资上给与当地群众帮扶政策,共发展出砂糖橘3000余亩、茶叶4000余亩、油茶6000余亩、杉树5000余亩,有效带动周边群众每年增收6万余元。
针对两地因不同行政管理主体导致的沟通成本高的难题,联合党组织建立了公共资源共享平台,实行教育、卫生医疗等资源共享,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我家的两个娃娃都是在西林县八达镇中心小学读书,享受的政策跟西林的学生是一样的,学校对我们家也很关心,孩子的成绩也不错。”底先村村民黄幸达说道。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近年来联合党组织共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367件,解决难题256件。从改善民生出发,联合党组织又充分整合教育资源,吸收中小学生就近就读,共享“两免一补”等政策,解决了两省1000余名学生上学难问题;建立医疗卫生合作协调机制,生病群众能及时就医、费用就近报销,近年来累计报销医药费约1844万余元,解决了两省1万余名群众看病难问题。
滇桂接边两地群众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联合党组织坚持农事村解、农事联解,探索建立解决跨省区纠纷矛盾和治安防控机制,组建治安联防巡防队、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农事纠纷调解小组等,及时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和群体性突发事件。“这几年我们跟西林的群众基本不发生矛盾,像一家人一样,有什么事情我们的党组织都会帮助协调解决,跨省联建后我们的关系是真的变好了。”坝美镇底先村村民王如林开心地说。面对复杂疫情防控形势,联合党组织又牵头组织设置疫情防控检测点,设置党员先锋岗,开展人员排查、疫苗接种、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每年的‘三月三’、端午等节日,我们都要一起过。今年我们办,明年他们办,这种方式我们要一直延续下去,让群众的关系越来越亲。”广南县杨柳井乡阿用村党总支书记宋永星说。依托接边区域内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人文景观等优势,联合党组织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按照“聚焦一个目标、配强一个堡垒、搭建一片阵地、培养一支文化队伍、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形成一个交流机制”的思路,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民族民间乡土文化,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构建跨省联建文化交流实践体系,近年来共组织群众开展壮族“三月三”等交流活动200场次,有效扩大了民间交流领域和覆盖面。
针对接边地区人才引进难度大、本地人才流失快的问题,联合党组织在组织实施好“干部规划家乡”和“万名人才兴万村”行动的同时,充分发掘双边农业生产中的优秀乡土人才,通过技术指导、决策咨询、“实地帮扶+远程指导”、结对帮培等方式,积极开展服务帮扶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联合党组织共培育乡土人才221名。“我们的合作协议上明确了,每年互派3—5名年轻干部到对方乡镇锻炼,努力建设一支工作稳定、服务意识高、能力强、作风好的骨干队伍,共同培养出一批为民服务的好书记。”广南县委组织部王鸿道介绍说。(云南网 通讯员徐丽芳 刘文龙 记者李丽 )